作者:栗子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原创首发
01
大家还记得,28岁的自己,拥有多少个人资产吗?
相信无论是正是负,大家都已经独立,开始自己管理自己的钱钱了对吧?
但前段时间的这个新闻,却让我知道,有的人年龄到了28岁,却依旧如8岁儿童般依附于父母。
浙江绍兴,一名28岁的女子,与父母在鞋店看鞋,女子看中的鞋子200多元,可结果呢?
父母就是不掏钱,就是不给她买,情绪激动之下,跪在地上崩溃大哭。
28岁的成年人,已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按理说不该跟父母要钱。
可问题是她挣的钱,全都存到了父母那里,让他们替她进行保管,只是拿钱时爽快,花钱时却十分犹豫。
视频中,女子不禁对父母当众咆哮:
“我的脚就这么廉价吗?钱都是你们帮我存的!”
当时的她有些上头,在店内使劲跺脚,看到父母依旧不买,女子情绪终于崩溃了,跪在地上大哭。
那一刻的她是愤怒的,情绪是激动的,摔东西后跪在地上,歪躺在地上痛哭尖叫。
但站在面前的父母只是冷漠地回复了一句:“你正常点。”
女子的怒吼与父母的冷漠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让人内心不禁一窒。
随后女子走出店里,趴在了栏杆上发泄情绪:“我就是想买一双好一点的鞋子啊,为什么要对我这么残忍”。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即使对方是生我养我的父母。
他们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让你放到他们那里的钱,都是在给你攒着的,只要你能听话,顺从他们的意见,或许就不会不给你,可有的父母就是如此,占有欲控制欲太强了。
一位网友一针见血地说:
“她崩溃不是因为这双鞋,是因为二十几年被控制的人生。”
她跪下的那一刻,是对命运的屈服,也是对父母的呐喊。
但是父母却听不见。
一味追求“温驯、听话”的掌控型父母,本质上并不是养育孩子,而是奴化孩子。
02
总是“拿主意”的父母
正在逼孩子走上绝路
心理学家、哲学家弗洛姆说过:
“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控制型父母”阴影下的子女们,没有自由,缺乏快乐,也难以反抗。
还记得那个被母亲从小操控一生的杨元元吗?
从选志愿开始,喜欢法律的杨元元原本想考大连海事,结果母亲跳了出来,不行!
妈妈觉得,大连太远了,光路费就要几百块。再说万一女儿将来远走高飞了怎么办?于是要求她报本地大学。
儿子和女儿都考上了大学之后,她为了省下房租钱,居然提前给自己办理了内退,跑到武大去投奔女儿了!
杨元元只能妥协,她对于母亲没有任何办法。
就算是舍友投来怪异的目光,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她也只能忍。
于是,两人在一张1米2的床上整整睡了1年多。
毕业那年,杨元元考上过广西、湖北枝江的公务员,母亲觉得太远,一下子否决了。
后面,杨元元还找了不少工作。
她妈不是觉得远,就是看不上,要么就是觉得不靠谱,就这么生生拖着。
无奈,杨元元只能去当家教、做辅导老师,日子过得磕磕巴巴,还要还债、奉养母亲,生活过得很艰难。
即使如此,杨元元并没有放弃希望,她一边上班赚钱供养母亲,一边在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
2008年,她奋力一搏,最终成功上岸,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专业的研究生。
这时,她已经30岁了。
但杨元元她妈哪能这么轻易退场?
为了要和女儿住一起,她再次搬到了上海与杨元元同住一个寝室。
杨元元的同宿舍女生都没见过这种阵势。
咋上研还随身带着个老太太?也太别扭了。于是一个个地都搬了出去。
杨元元在同学的眼里,也成了被嘲讽的异类,被人指指点点。
知道这个事情后,校方不惯着她了。勒令她们母子尽快找好新房子搬出去,而这件事成了压垮杨元元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天她和母亲在细雨里找了一天的房子,安置好母亲后,回到宿舍的杨元元用两根破烂的毛巾,缠住了自己的脖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用了最极端的方式,来挣脱母亲的魔爪。
有人说,被父母深深控制的孩子,其实精神早已死亡,肉体对他们来说,只是生存的一丝证明。
父母的过分控制,犹如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让孩子无法喘息。
这样一个个的孩子,其实都只是提线木偶,而控制他们的,是在背后父母一双庞大的手。
充满控制欲的父母,让孩子失去选择的权利。
自小没有选择权的孩子,也就被剥夺了人生掌控权。
03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参加《奇葩大会》时说:“亲子关系的本质,是对话和协作,而不是控制。”
控制欲望强的父母可能会收获最大的失序——要么孩子的个人意志被他们的控制欲望杀死,要么孩子叛逆成为一个他们所惧怕的“坏孩子”。
可其实许多父母陷入了掌控孩子的黑洞里而不自知,该如何自检是否已经在过度控制孩子呢?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审视自己:
1、是否监控孩子
时刻想了解孩子的动向,并认为这种行为天经地义。
不仅要监控行为,更想要监控孩子们的思想。
2、是否强制孩子
当孩子的言行与自己的意愿不一致时,不会尊重孩子的意见,而是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为此不惜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
3、是否贬低或漠视孩子
这是一种隐性的控制行为,可能很多人意识不到。
有这种行为的家长,会贬低孩子的缺点,使其自我怀疑;而当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往往坐视不理,任由孩子受伤害。
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一种心理:“我就是很差,所以要听爸妈的话。”“我这么差,只有爸妈才爱我。”这样家长才可以更方便地控制孩子。
4、是否镇压孩子
在孩子不受控制时气急败坏,一旦孩子出现家长意料之外的自主行为,无论对错,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和镇压。
5、是否有道德绑架孩子
你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家里所有的钱都供你上学,所有好吃的都给你吃,爸妈为了你豁出命也值得——你还能不听话吗?”
打着“爱”的名义,事无巨细的关心、规划着孩子的一切,却只是为了不让孩子脱离自己的掌控。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成长为自己期望的样子。
父母之所以极端控制,是因为自身的不完善,让孩子成为自我的延伸,从而修补自身的人格不全和自卑。
这种潜意识会在很多方面操控孩子的生活,如果孩子照做了,那只是完善了父母,却没有完善孩子自身,孩子没有机会自我成长。
那么,父母如何控制自己的控制欲?
1、关注自己
父母应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整日围着孩子转,可以留点时间给自己的同时,也让孩子拥有自主权。
正如安·兰德所说:“我以我的生命和对生命的爱发誓,我绝不为他人而活,也绝不要求他人为我而活。”
2、保持界限感
要学会亲情“断舍离”,尊重家庭个体的彼此差异。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想法,自己觉得好的事情,对方不一定觉得好,不能因为是家人,就要强迫让对方认同自己的想法。
3、放弃“不合理的希望”
控制欲较强的父母喜欢通过孩子的服从来满足自己的控制心理,但这有可能会变成强加在孩子身上的“不合理期望”。
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会让父母变得焦虑,而焦虑是控制欲的开始。所以,与其无效焦虑,不如将心态变得“佛”一点。
当然,也不是毫无目标,或放任不管,而是顺应并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曲线,理解和接纳孩子本身,做一个孩子成长的陪伴者、支持者。
而少了压迫感,多了自主感的孩子,自然而然地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做自己喜欢喜欢的事情,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
4、谁的事情,谁负责
让孩子自己选择他喜欢做的事情,后果让孩子来承担,当然前提是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
孩子的错误分两类:
一种是原则性错误,孩子无力承担后果的,父母必须立即纠正的,要帮助孩子守住道德和安全底线;
另一种则是孩子能够自己处理的,如:如何适应环境、应对困难、面对升学压力等,对于这些问题,父母应该给孩子勇气去尝试、体验并克服。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曾说: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将他一步步引向通往独立自主的人生道路,让他从我们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该孩子剥的鸡蛋,我们不帮;
该孩子干的家务,我们不替;
该孩子担的责任,我们不扛。
父母懂得分离,是对孩子最好的成长。
体面退出孩子的生活,孩子才有空间独立,他才有能力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04
相信大家对纪伯伦的《致孩子》耳熟能详: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出生,并非出自于你,他们和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给他们的身体提供住房,但不是禁锢他们的心灵。
因为他们的心灵居住在明天的房屋里......”
真正爱孩子,不是控制孩子,而是“小时牵手,大时放手”,让其自由奔跑。
孩子有多自由,他的人生才能有多畅快。
-END-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