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这句话经常能在网上看见,但还有很多网友不太清楚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所以这次就为大家讲讲“何不食肉糜”所蕴藏的意义还有背后的典故故事。这句话是出自晋惠帝司马衷之口,司马衷是西晋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一共17年。不过晋惠帝并不是一位合格皇帝,甚至连基本的执政能力都没有,所以只能让太傅辅政。也正是因为如此,晋惠帝才会说出“何不食肉糜”这样轻率的话语。
在任何一个新政权中,开国元勋往往是一代精华,靠才干取得尊荣。
不过晋王朝的开国元勋,却是那个时代中最腐败的一群无耻之徒。比如皇帝司马炎,他曾下令天下禁止嫁娶,所有良家女子都可能被选入宫,名门贵族家的女孩子都穿着破衣服让自己变丑逃避。
即便如此,他还是挑了一万多名姬妾入宫,以致他每天发愁,不知道到谁那里睡觉才好,就乘坐着羊车,任凭羊停在何处,他就在哪里过夜。有些美女想办法得宠,就将竹叶子插在门口,地上洒上许多盐汁,羊就喜欢竹叶和咸味,就停下来吃。这样,这些美女就得到了晋武帝的宠幸了。
在这种不讲究优生优育的情况下,司马炎生了一个智商远低于正常人的嫡子司马衷,而且是合法皇室继承人。听见青蛙叫声,司马衷会问:“它们为什么叫?”听见有人饿死,他大惊说:“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
这就是著名的“何不食肉糜”的来历,被戏谑了千年。
历史上真实的司马衷,本来明辨是非,因一句话被认为很傻很天真。
在西晋时期,有一年田里颗粒无收,闹了灾荒,导致老百姓没有东西吃,为了活命只能吃草根,吃观音土,就这还有很多的百姓被活活的给饿死了,然后大臣就把这种情况上报给了皇帝,皇帝就很傻很天真的说了一句:“老百姓没有东西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都已经知道,这是“何不食肉糜”的故事,说这句话的皇帝也一直流传千古,他就是司马懿的重孙司马衷,西晋的第二位皇帝。
司马衷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有26个儿子,司马炎会把江山交给司马衷,并不是说司马衷是嫡长子,也并不是一个傻子,如果说他真的很傻,那么司马炎肯定不会把江山交给他的,而司马炎能够把江山交给他,说明他并不是一个蠢人。
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对于自己继承人的选择肯定是非常谨慎,为此他也是三番四次的试探司马衷。
比如有一次,司马炎出了考题来考察司马衷,这是一个叫张泓的人,先把答案给写下来,让司马衷给背会,就这样司马顺利的通过了考试,司马炎为此还非常高兴,从这件事情就能够看出司马衷不是一个白痴,也不傻。
要知道想要作弊不是那么容易的,何况是要背文章,我们都知道,要把一篇文章给背下来是不容易的,所以说司马衷还是有着文化的基础的,并且还不弱。
除此之外,他的感官能力也是比较强的,比如,史籍中就有记载,在建武元年,司马衷到了司马氏的发源地温县,去拜见帝陵,因为他的鞋子丢了,所以就只能穿侍从的鞋子,他非常感谢侍从,为此还流下了眼泪,他身边的侍从都感到很感动,这说明司马衷对外界事物是非常灵敏的,还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征伐皇太弟司马颖时,这时敌人的将领要杀一个叫嵇绍的人,司马衷就阻拦说:“这是我的臣子,不要杀他。” 敌将就说“我们奉皇太弟的命令,只能饶您一个人的性命。”
敌人把嵇绍杀了之后,就准备给司马衷换洗沾满鲜血的衣服,司马衷就说:“这是嵇侍中的鲜血,不要洗了它。”司马衷就用这种行径表达自己的抗议,也对嵇绍的忠心赴死表露了哀思。这并不是一个白痴所能做出来的。
所以说司马衷并不是一个白痴,相反还是一个情感丰富,明辨是非的君主,虽然不是特别聪明,最起码是一个正常人,说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蠢话是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的。
他九岁时就被立为太子,从小到大基本没有离开过皇宫,所以从小的生长环境里都是达官显贵,目之所及尽是繁华奢靡。
他在一个专制了六百多年的国家里,有世家大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要限制皇权,而这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皇帝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这样潜移默化中将皇帝变成自己的傀儡。
而司马衷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长大的,庭院里美女如云,河水里都是美酒,满山遍野都是珍馐美味,他根本就不会知道为何会有人饿死在路边,从来也都没有见过,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