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钟华,卓正皮肤科医生
刚写完上一篇(新冠疫情下,医生家庭的父母保卫战),讲了我们家如何“严防死守”,我老妈就出现症状了。
中午时她问我:“家里还有头孢地尼吗?”
奇怪,好好的为什么要广谱抗生素?她接着说:“喉咙痛了3天,吃了头孢地尼好些了,但昨晚咳嗽到后半夜才睡。”
我心中的警示灯亮起。
“大熊猫”变成“领头羊”
“哎呀,不用紧张啦,大概就是那天出了汗没有马上换衣服,有些感冒了。” 妈妈解释道。
我赶紧细问她的症状,主要是咽痛咳嗽,少量白色粘痰;有点时冷时热的感觉,但体温正常;活动后稍微有点气喘,跟平时差别不大。(老妈既往已明确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即COPD患者)
我当时有点生气。老妈总是这样,有什么不舒服都不告诉我,自己乱用药,不过很多医生朋友的父母都这样,也没啥办法。给别人看病和科普,却管不好自己的家人。(审稿医生 汤勃:正是我本人没错了!)
但这时我不是很紧张,虽然老妈76岁,有COPD、糖尿病、心脏主动脉瓣置换术、乳腺癌的病史等高危因素,但一直被保护得很好,以往每年也会有几次感冒、咳嗽什么的,可能就是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吧。
但本着“宁可浪费也不漏过”的原则,还是查个新冠病毒抗原。
正在上高中的小麦同学,最近刚跟我学习了核酸、抗原的检测原理,于是帮忙给婆婆采样。捅完鼻子以后,我妈妈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此时,我和小麦是戴着口罩的,坐在旁边的老爸一直跟老妈密切接触,没有戴口罩。
我和小麦把鼻咽拭子放进标本处理液中认真搅动,然后滴到检测板上,当液体被虹吸过去跑到T线时,瞬间出现一道清晰的红色,我忍不住惊呼:“妈妈,你阳了!”
新冠抗原试剂的特异性很强,如果真测出两道杠,那基本肯定是感染了。(来自汤勃医生的科普)
小麦、我老爸异口同声:“不是吧?”可紧接着C线(即质控对照线)出现,说明试剂质量没有问题。
老妈问:“普通感冒会不会查出阳性哦?”小麦马上解释:“抗原和抗体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怎么可能把感冒查成新冠?”
随后我们仨也查了抗原,都是阴性,还通知在单位上班的麦爸也查了,阴性。
我笑妈妈从“大熊猫”变“领头羊”,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她却最先阳。
病程在5天内,启动抗病毒治疗
我看妈妈精神状态挺好,还给她的姐妹们汇报阳性结果,其实也没有很担心。给她查了个指脉氧,93%-95%,跟她平时差不多。
妈妈的症状虽然不重,但是高龄、糖尿病、COPD、心肺功能不全都是高危因素。(上述因素也是老妈手指血氧饱和度难以超过95%的原因)
病程在5天内,应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
万幸的是,前天紧急采购的Paxlovid(辉瑞的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上午寄到了,马上快速检索了妈妈长期服用的药物与Paxlovid的相互作用,叮嘱老妈停用阿托伐他汀,和Paxlovid存在可能的不良相互作用;继续服用二甲双胍,可以和Paxlovid安全地联合使用。然后把Paxlovid吃上了。
这里必须解释一下,Paxlovid是目前治疗新冠病毒临床证据最好的药物。(详见科普:Paxlovid特效药)。
同时,家里的制氧机也放到了妈妈床头,如果出现呼吸急迫、血氧下降等情况可以立刻用上。
掐指一算,妈妈应该是在病程第4天。这正是抗原强阳性,传染力超强的时候。此前,爸爸妈妈天天坐在一起看电视、吃饭,很可能也已经感染了,所以老爸很淡定地表示:“懒得戴口罩了”。
小麦同学每天跟婆婆公公一起吃饭,刚刚还被喷了一个大大的喷嚏,也多半要阳。反而是每天看病人的我,本以为自己是“最危险”的,坚持下班以后自我隔离,结果反倒是接触妈妈最少的,变相成为了“大熊猫”。
不管怎样,妈妈现在应该是排毒量比较大的阶段,我们都做好了相继变“阳”的准备。
鉴于老妈一向闲不住的性格,我严肃认真地跟她约法三章:
1. 不准做饭
2. 不准种花
3. 不准骂人
小麦说:“适当骂人可以让婆婆保持心情舒畅,以及增进与公公的夫妻感情,还是可以的。”于是把第三条改为“不准听网上的专家乱说,要听我妈的。”
病程第5天、第6天,也是服用Paxlovid的第2天、第3天,妈妈出现轻微腹泻和口苦,仅持续两天就自然缓解了,没有做任何干预。另外,胃口不好,只想喝粥。为保证营养,两餐共加了4个鸡蛋白和一些切碎了的青菜。
Paxlovid的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和味觉倒错, 但阳了以后也可以出现腹泻和味觉改变,所以也很难分辨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还好,就喝了一天粥,之后就可以正常进餐了。
病程第9天,抗病毒治疗结束,咳嗽也减轻了,还有活动后气促。这期间监测氧饱和度一直在93%-95%,卧床休息为主,间断低流量吸氧。
病程第10天,测抗原转阴了。可是,这天早上反复测氧饱和度只有90%左右(还是与COPD的疾病基础有关),但与往年冬季的氧饱和度差不多。
但对于血氧有顾虑的朋友,还是找医生问问,如果有往年的数据参考就更好了。
“阳过”评估和经验复盘
从病程演变和症状来看,我判断肺炎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还是COPD引起的,但是今年情况特殊,老年人症状可能不明显且病情变化快,保险起见,还是去医院做了胸部CT、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动脉血气分析。
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是为了排除心肌炎等问题,新冠病毒易攻击心肌。(审稿医生 汤勃:相对于未感染者,心肌炎概率可能升高16倍。)
动脉血气分析可以准确地检测血氧饱和度、酸碱度等重要指标,指氧仪有时候不太准确。
CT显示没有肺部感染,都是一些陈年久疾。其他结果都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98%。
这下彻底放心了,回家静养。
很多年轻人感染后也有一段时间感觉比较虚弱,活动以后累、出汗等,对于本来就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来说可能需要更长的恢复期。无论如何,这一关算是闯过来了。
相比许许多多的同龄人,妈妈是幸运的。
我们做对了什么?
1.注射疫苗。妈妈是12月8日注射的新冠疫苗。这是第1针,科兴的灭活疫苗,之前因肿瘤化疗未能接种新冠疫苗,到12月23日出现症状已经15天,应该已经有一定的中和抗体产生(审稿医生 汤勃:通常认为接种疫苗2周后是抗体高峰。这里想提醒大家:哪怕只打了1针灭活疫苗,也好过完全没有接种。)
2.准备了指夹式血氧保护度检测仪和制氧机。因为妈妈属于“有新冠重症高危因素的老年人”,这两样东西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随时掌握肺部氧合能力,并随时提供氧气支持。
3.及时开始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临床研究证实,5天以内的抗病毒治疗是最有价值的。如果老妈一开始有症状就告诉我,还能再早点开始。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做相关检查。
保卫战到此告一段落,最后提醒大家一点——老年人病情变化快,器官功能的代偿与失代偿,有时就在一念之间,症状却不像年轻人一样暴风骤雨似的,可能会出现所谓“沉默性缺氧”。等到器官功能失代偿之后再去救治,危险度会极大增加。
| 本文作者
钟华
卓正皮肤科医生
陆军军医大学博士
| 审稿专家
汤勃
卓正内科医生
陆军军医大学博士
| 内容团队
医学编辑/隼 监制/耶娄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