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网

为造出无挖孔全面屏,手机厂商们各种天马行空的方案你可能没见过

不止一次在后台看到小伙伴吐槽:

「挖孔不好看,就算做不了屏下,把升降前摄带回来也好啊?」

升降镜头这玩意儿吧,确实能在不挖孔的情况下实现全面屏,还不影响前置拍摄的效果。

但,升降前摄的缺点也很明显。

先不说机械结构有产生故障的风险、会增加厚度重量之类的问题。

现在没有高等级的防尘防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旗舰机了对伐?

不过,小米一项升降式镜头的专利,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这项专利可不是几年前的「老古董」噢。

专利申请日期是今年 8 月,公告日是 11 月。

根据描述,小米这项新设计的最大亮点,是减少采用该机构的电子设备厚度。

翻译一下,就是升降前摄的手机也能有轻薄机身。

至于其他缺点怎么解决嘛……暂时就不知道了。

当然啦,专利这玩意真要落实到量产,没有几年真搞不来。

更别提有的设计专利,只是停留在展示阶段。

像 2020 年,小米也申请过一项关于升降镜头的专利。

这个方案直接把 2 颗前置镜头和最多 5 颗后置镜头怼到同一个升降结构里。

正面效果图

这样一来,不管正面背面都木有镜头咯。

背面效果图

整个升降结构相当宽,就好像 OPPO Find X 的那种设计。

只不过吼,实现这样的效果确实非常困难。

毕竟现在的传感器尺寸越来越大,真要塞进这么狭窄的区域里,几乎不可能实现。

So,这个专利到现在也没看见啥原型机出来。

当然吼,各家厂商有意思的专利当然不只这两个啦。

华为——蓝牙耳机塞进手表

2018 年,华为公布过一个名为「具有蓝牙耳机的可穿戴设备」设计专利。

把智能手表和蓝牙耳机结合,直接将蓝牙耳机塞到手表与表带的衔接处。

只不过吧,从设计图看感觉整个表盘太大了。

图片来源水印

戴起来可能不太舒服。

又或者可以直接将蓝牙耳机放在表带上。

既不会占表盘位置,也能收纳耳机。

图片来源水印

看起来就很像某宝上那种 AirPods 收纳神器有木有。

其实华为之前也做过类似的产品,那就是华为手环 B6。

华为手环 B6 把蓝牙耳机和手环合二为一。

需要当作耳机使用时,直接把屏幕那一块抠出来就 OK。

只不过这样的二合一形态,牺牲的是防水和续航。

手环模式下使用时长为 3 天,耳机模式下续航时长 8 小时。

实际使用起来,二者共用同个电池,续航肯定再打个折。

最近还有数码博主晒出了一款名为「华为 Watch Buds」的产品。

看上去,似乎真就把前面专利的想法给实现了。

华为 Watch Buds 有点像华为手环 B6 的升级版。

直接在智能手表里面塞进两颗 TWS 入耳式耳机。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这个产品还没正式发布,咱也没办法上手玩一玩。

比较担心的就是防水性能、表盘厚度以及续航能力咯。

小米——模块化手机

嘿嘿没错,又是小米的专利。

2021 年,小米公开了一项关于模块化手机的专利。

这项专利介绍了由几个模块组成的小米手机,包括相机+ PCB(印制电路板)模块、电池模块、扬声器/ USB 模块。

图片来源水印

每个模块通过滑轨进行组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更换模块。

比如说吼,喜欢大底相机的小伙伴就可以买一个 1 英寸相机模块;

喜欢自拍的小伙伴,就可以买一个带副屏的相机模块;

图片来源水印

不喜欢挖孔前置的,可以直接换一个没有镜头的屏幕。

图片来源水印

电量不够用的话,直接更换电池模块,就能让手机满血复活。

类似的模块化手机设计,以前就有厂商做过。

当年谷歌有个名为「Project Ara」的研发计划。

一台 Project Ara 售价是 50 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 302 元)。

不过 50 美元只能买到它的骨架,剩下的屏幕、Wi-Fi 部件、相机等就需要另外购买组装。

可惜的是,由于谷歌内部的原因,这项计划最后也不了了之。

而且吼,虽然这种模块化手机看着的确炫酷,但像模块之间的适配、使用时进灰进水等,都是要解决的问题。

要是不小心摔地上,模块来一个「天女散花」,那场面还是蛮尴尬的。

LG——花里胡哨的屏幕形态

说到手机设计,LG 算是最会玩的厂商之一。

像之前 LG Wing 5G,直接整出了旋转屏的设计。

用户可以让手机主屏通过机械机构横过来,同时露出下方的副屏。

主屏看视频,副屏还能继续和女友视频聊天,确实有点东西。

除了已经实现量产的,LG 还有不少停留在专利阶段的天马行空。

比如向两侧展开的卷轴屏幕,用起来估计挺有仪式感。

图片来源水印

能实现 N 重折叠的「卷帘屏幕」。

图片来源水印

甚至还有能向两侧展开的电视屏幕专利。

图片来源水印

比较可惜的是,LG 现在已经放弃了手机业务。

喜欢 LG 大开脑洞设计的小伙伴,只能期待一下他们在其他领域上的表现咯。

有一说一,论脑洞,各家厂商都很会玩。

但要把专利真正变成量产的产品,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专利公开后,好几年都做不出来。

有些是因为创新方向不符合实际,有些则是被其他更好的方案替代了。

可不管怎么说,有想法终究是好的嘛。

不多尝试几遍,怎么知道哪个才是「方向对了」呢是伐?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知识 » 2022-12-04 13:55: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