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网

女子被切除左乳房,到其他医院却被告知:你被误诊了!

女子被切除左乳房,到其他医院却被告知:你被误诊了!

闲话少说,大家看视频:

医生误诊、误治再所难免,特别是在肿瘤这一方面,医生有一种宁愿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潜意识心理,因为害怕遗漏,所以更容易造成误诊,这是不可否认的临床客观存在的问题。

记得北京同仁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友平认为,没有诊治的失败就没有成功,没有诊治的错误也就没有正确。不过,历来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不公正,重视正面的经验,轻视反面的教训,甚至把误诊误治与发生的医疗事故等同起来,不能客观地正视医学局限的现实。

正因此,国家卫健委才发布《关于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国内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防止误诊误治情况发生,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误诊无法避免,但是误诊之后,不要去掩盖、不要去骗患者,真诚的去面对,争取患者的理解。一位坦荡面对误诊的医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我说一个自己在临床上遇到的病例吧。

一个患者,女性,62岁,在江苏某知名大三甲确诊直肠癌并行手术治疗。

术后第二年随访时MRI检查发现肝脏转移灶,还不小,医生建议马上手术。

但是由于当时患者体质极差,子女担心不能耐受手术,就会老家准备调养一段时间再手术。这期间她因为糖尿病来找我开药,说了这一情况。我就对她肝部进行了一个详细触诊查体,并未扪及包块,于是让她去做了个彩超,也未发现异常,遂建议她到安庆市立医院重新做个肝脏MRI检查,结果也没有异常发现。

于是,我建议她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再做个诊查,结果肝脏依然未发现什么占位。

至今,她以多次多家医院复查,肝脏均未见异常。身体康复的越来越好,晚上广场舞,晚上快步走,啥事没有。你说,这要当时直接手术,术后再配合放化疗,结果会怎样?

之所以说这件事,是想告诉大家,包括同行,医学至今依然是一门充满太多不确定和变数的科学,我们一定要充满敬畏之心。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沈凌曾写过一本书《医生为什么会误诊》,他说医生每天都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试”,在众多“考题”中,诊断总是排在第一位的。沈医生认为没有哪个医生敢打包票自己一辈子不误诊,只是一位好医生不应该放过任何被自己一个误诊或者漏诊的病例,一辈子牢记错误的经验教训。

有一个研究数据客观的太触目惊心,所以很少被公开让人知晓,那就是在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大约只有10%幸运找到了病因,得到恰到好处的治疗。

即便在医学发达的美国,有一项调查发现42%人声称,他们自己或亲友曾被医生误诊误治。

而我们中国的误诊率还要高一点,目前约为50%~60%,国内承认的数据是55%。

误诊原因,主要缘于两个方面:

第一、是循证医学始终没有真正成为医疗行为的基础,实践中A、B类证据被架轻,充斥大量的主观性强的C类证据。

A类证据是基于医疗大数据得出的普遍结论;B类证据经由医学专家团评审之后得出的结论;而C类证据则是凭借医生个体主观意见得出的结论,其严谨性依次递减。

遗憾的是,在现行的医疗临床过程中,不得不承认,C类证据,已成为主流。

不客气的说,目前国内很多的医疗行为,都是不够严谨的。基因检查,肿瘤标志物,化验,包括儿童营养,微量元素添加等,这些在国际上都没有A类大数据支撑。所以有效性,负责性,不足以站立脚跟,但却都大行其道,背后是营销的结果。很多患者被忽悠,不具备分辨的能力。

第二、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以及过度的西医中医化和中医西医化。

实际上目前的临床医学生理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存在40%的交叠,病症的产生有可能是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的交织,从心里角度观察很多问题会观察到心因性疾病的躯体化症状,有很多人反复的看各个科,每一个科都会有处方,都会有治疗,但是最终发现,主要问题其实是心理问题。

这本在中西医各自为政的时候能够各司其职,但中西医结合以后,都想做大做强,必然会导致医生倾向于满足患者不切实际的期待的行医行为。

这些都导致临床误诊率的发生。用时间拉开的距离,一定要用时间弥补。中国医疗的体制,分诊模式,国内患者的就医观念,医生的培养发展体制,都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在此之前,患者要理解医生,理解医疗的Bug,发生了问题,要本着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人的态度,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维权,而不是挟舆论公器逼迫医院达城下之盟。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 2023-02-27 13:36: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