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庸大学是一所私立公益性大学。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该校学生总数达700余人,是东北少有的几所高等学府之一。
冯庸(1901-1981)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并同取字“汉卿”。冯庸毕业于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空军司令。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九一八事变后他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创办冯庸大学。
冯庸先生于1922年到1925年在原东北军航空处张学良将军的直接领导下。出任东北空军少将司令。1923年4月16日由东北宁武先生介绍经孙中山先生回电同意冯庸加入中国国民党。冯庸先生以大冶铁工厂为基础,成立大冶工业专科学校。又于1927年辞去原东北战车总队少将队长一职,捐出巨额资金和丰厚家产,毁家兴学,立志教育救国,献身教育事业。1927年8月8日,冯庸将大冶专科学校正式改为冯庸大学,自任校长,明确提出办学三纲:孝悌忠义,工业救国,受教育机会均等。校址在沈阳市艳粉屯,即滑翔小区。冯庸先生在办“冯大”期间曾举办过奉(辽)、吉、黑三省联合运动会,并于1930年率东北三省健儿参加在杭州召开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这时全国舆论都称赞其毁家兴学之精神,许多青年莫不仰望其洁行与丰采。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起,冯庸先生为鼓励青年、激扬士气,又重组“冯大义勇军”赴沪参战。1932年到1937年“冯大”迁校进关后,又在原北平陆军大学校址复校继续办学,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止,全部解散停办。
冯庸大学现在叫什么?
1933年9月,冯庸大学并入东北大学。
如今冯庸大学教学楼等已无存,位于和平区新华路沈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成为其建筑的珍贵遗存物。据说,这对石狮子为张学良所赠,在其底座可见“冯庸大学校成立纪念”“中华民国十六年八月八日”等字样。
揭秘冯庸大学老建筑!
冯庸大学保留下来的仅是相关的史料吗?8月2日,冯庸的外甥张文琦老人告诉记者,在冯庸大学原址沈阳铁西滑翔地区刚刚发现的一处老建筑堪称实证。
老建筑保存完好
这是位于沈阳市铁西区沈辽东路25-9号的一处老建筑,门口挂着“沈阳市第二冷拉钢材厂”的牌子。高举架,红砖墙,看上去好似一个偌大的厂房。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剥蚀,它已现出沧桑而厚重的老态。
老建筑四周被滑翔机制造厂的住宅楼包围,有铁栅将其单独隔离出来。走进铁栅门,对面的南墙上爬满墨绿的青藤,房里不时传出机器运转的声音,老建筑并没有因衰老而被闲置起来,依旧拥有生机和活力。
老建筑东侧的入口旁,红砖墙上隐约可辨写有“308库”的白字。进到里面,一根根钢梁拔地而起,支撑着整个建筑的骨架,顶部的木柱都完好如初,丝毫不见腐朽的迹象。
58岁的温明国已在此工作了18年。据他讲,这一带原有四五趟类似的老建筑,随着城区的建设、改造,现在只剩下这一处了。这个厂子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专门安置滑翔机制造厂的家属在此工作。现在,约900平方米的老建筑里面被隔成3个空间,有办公的,有生产的,还有一部分当库房。
日久生情,周围的居民对这处老建筑有一种亲人般的依恋。上个世纪70年代,海城、唐山两次大地震,那会儿附近的居民为安全起见都躲进了这处老建筑。
朝夕相处,可温明国对老建筑仍不乏难解的好奇。譬如,那些力挺千钧的钢梁,表面并没有刷漆,几十载寒来暑往,却毫无锈迹;里面,空间大,空气流畅,夏凉冬暖,炎夏时节不知从哪儿会渗出丝丝凉意,而到了严冬却犹如注入了缕缕暖流;更不为人知的是,有生以来它有着怎样的经历和遭遇……
冯大曾有3架飞机
张文琦了解此处老建筑的身世,是在今年2月中旬,他从本报报道的我省工业遗产普查结果中得知,此建筑被相关专家鉴定为跟冯庸大学相关的机场仓库。
就此,张文琦根据他所掌握的史料给出这样的背景介绍:创办于1927年的冯庸大学,由1923年建成的“大冶铁工厂”和“大冶工业专科学校”转变而来,是冯庸个人出资、张学良赞助兴建的。当时的冯庸大学拥有3架世界上先进的飞机,并在校园内修建了机场。“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沈阳,继而强占冯庸大学,捣毁学校里的许多设施,其中包括机场和机库。解放后,被日军扩建的机场被改造成了沈阳体育运动学校的田径馆和篮排球馆,机库厂房则成为滑翔机制造厂,现为沈阳市第二冷拉钢材厂所用。
张文琦告诉记者,从台湾来到辽宁这片家乡的土地,这20多年来他一直在潜心收集有关冯庸大学的史料文物,也曾数次来冯庸大学原址寻访,但直至从报上看到这次工业遗产普查结果,才得知还幸存这样一处流淌着冯庸大学血脉的老建筑,而且保存完好,这无疑是个意外的惊喜。
张文琦曾以为能够反映冯庸大学那段历史的老建筑已经消失了,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他在海城市腾鳌镇金甲村创办了冯庸大学历史文化博物馆,用“早年投身军界”、“创办冯庸大学”、“领导学生抗敌”、“晚年寓居台湾”4个部分将所收集到的冯庸和冯庸大学的史料一一展示。而现在,在看过这处新发现的老建筑后,他又萌生了将此遗存建筑规划改建为“汉卿兄弟”纪念馆的想法,在他看来,对于已经渐行渐远的冯庸大学而言,这处老建筑该是最真实、最鲜活的“注脚”。
留下鲜活的实证
采访中,记者查阅了有关冯庸及冯庸大学的相关史料,深为冯庸及冯庸大学师生的爱国义举所打动。冯庸毁家纾难,凭个人力量兴办大学,更是把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渗透在工业救国、体育教育和军事教育之中。国难当头,冯庸大学学生投笔从戎,英勇抗日,成为青年学生武装抗战的先驱,唤起民众觉醒,彰显了爱国主义精神。
曾就冯庸及冯庸大学做过深入研究的省委党校教授张一波认为,当年冯庸大学拥有3架飞机,对在校学生进行军事训练,面对着学校附近的南满铁路搞军事演习,这些无不昭示着冯庸抗日爱国的情怀,而冯庸大学也确实培养了一大批日后成为国家抗日的栋梁人才。历史要一代代传承下去,而现在保护好这处老建筑就是为这段历史留下最好的见证。
41岁的董明,是沈阳市铁西区凌空街道青年中心的一名义工,从事社区青少年文化教育研究。在他看来,从冯庸大学开始,其所在的滑翔地区就打上了航空文化的印记。在了解到这处老建筑的身世后,他认为应把滑翔地区的老建筑整合起来,无论从工业遗产的角度,还是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角度,提供给青少年的都是一部活生生的好教材。
从2007年4月以来,沈阳市铁西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文化科工作人员许荣刚一直在参加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他认为,现在能够反映冯庸大学那段历史的实物已经很稀少了,而这个老建筑作为幸存的遗存非常宝贵。他建议有关部门能尽早地将其保护起来,为后人留下那段历史记忆。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