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闯关东,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是清朝末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当时,中原地区的百姓前往东北地区讨生活。其中山东人占据了将近一半,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那么,山东人外出讨生活,为何选择前往江南,而不是富庶的江南呢?其实,江南虽然富裕,但也有很多的问题。与之相比,东北地区更适合中原百姓。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中原王朝一般都专心经验中原和江南地区。至于东北地区,即使能进行控制,主要作用也是作为军事要塞,抵御北方的各个游牧民族。这一模式始终没有改变,在明朝时期,北方边境分为九边重镇,其中就有辽东镇。在明朝末期,清朝的主要地盘就是东北地区。当时,清朝的首都是沈阳。不过请注意,作为渔猎民族建立的政权,当时东北地区的人口并不多。公元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开始了长达200多年的统治。
当时,清朝把东北地区当做自己的龙兴之地。而且清朝一直有返回东北地区的计划,因此,清朝高层严禁中原地区的百姓进入东北,封关令长达百余年。在这段时间里,东北地区的人口很少。截止鸦片战争爆发时,东北地区的总人口也只有300余万,还不到中原各个大省的零头。在清朝的末期,天灾人祸连接不断。干旱水涝连续出现,其他自然灾害比比皆是。但朝廷的赋税越来越重,百姓的生活很难维持。
尤其是北方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些地区均人口众多,土地数量却是有限的。久而久之,出现了大量的无地百姓。为了讨生活,这些人开始外出寻找出路,其中大部分选择了东北地区。选择东北地区的原因很多,首先,东北地区的人口少,到达东北之后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第二,清朝在东北地区的管理机构比较松散,便于到达东北之后的生活。第三就是地理条件,山东地区的百姓前往东北十分方便。
当时,很多山东地区的百姓都是漂洋过海到达东北的。根据数据统计,1840年,山东地区只有300余万人口。到了1910年,也就是清朝末期,东北地区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800万。其实清朝也明白已经无力禁止百姓进入东北,在1897年,清朝解除了封关令。到了建国之初,东北地区的人口已经接近4000万。其中,山东籍达到了1830多万。所以说,很多东北人的祖籍都是山东。
尤其是清朝解除封关令之后,几乎每年都有几十万山东百姓进入东北。百姓们选择背井离乡,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那么,为何没有选择进入江南呢?很简单,江南地区虽然富庶,但是经济模式已经成型。进入江南之后,很难得到属于自己的耕地。生活压力非常大,这是最主要的原因。第二,清朝对江南地区的管理十分严格,想进入江南地区很不容易。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