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是谁?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年为宦官所谗。病死徐州,年五十七岁。追赠司空、太保,谥曰武穆。
李光弼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与郭子仪先后出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是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被加宰相,位至三公,封为临淮王,“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六十一)名气没有郭子仪大,但军事才能不在郭之下。史家评论,“自艰难以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第一。”(《册府元龟》卷393《将帅部》)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家、大将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
李光弼怎么死的?
唐朝名将李光弼墓在哪
李光弼(公元708年至764年),唐代柳城(辽宁省凌源县)人,契丹族,唐朝大将。其父李楷洛,原是契丹的酋长,武则天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李光弼严毅有大略,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击多。曾任河西节度副使、朔方节度副使等职。肃宗时拜河东节度使,与郭子仪进攻河北,收复十余郡,平安禄山叛乱。又在太原击败史思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升天下兵马副元帅,率军进击安庆绪,被史思明击败,退守河阳(河南孟县西),不久攻克怀州,因功封临淮郡王。后受宦官牵制,在洛阳附近:北邙山战败。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出镇徐州,进封临淮王,曾派兵镇压浙东袁晁起义。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七月死于徐州,终年57岁。同年十一月葬,赠司空(《旧唐书》载:赠太保),谥日武穆。
李光弼墓,位于富平县觅子乡别家村西北l公里处的古老灌区,封冢淤于地下。
墓前原有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十一月立的李光弼神道碑,高3.92米,宽1.25米,厚0.4米,篆额:“大唐太尉兼侍中临淮武穆王赠太保李公神道碑”20字,4行,每行5字,字大l8公分,系颜真卿撰文,张少悌行书。另有清碑一通,系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命富平县令吴六鳌树立,正面隶书“大唐太尉李公光弼之墓”。墓西侧有其弟李光进之墓。l956年8月6日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