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网

杭州学校现15例阳性病例,专家:新冠没有消失

2月19日,一则“杭州两学校班级多人发热,下周停课”的消息引发关注。据当地政府部门20日最新通报,目前涉及杭州三所学校,分别是西湖区某小学(共出现10例)、拱墅区某中学(共出现5例);另外,上城区某小学12名学生有发热症状,为流感聚集性传播。

根据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20日的最新通报,2月19日,学校陆续接到某校二(3)班学生周一请假的申请,截止到傍晚18时,该班共计10位学生出现发热症状,在家抗原检测显示阳性,初步考虑为新冠感染。学校根据“乙类乙管”处置预案,向疾控部门进行了报告,并发布了班级停课四天的通知。

目前,西湖区防控办已经组织区教育局、区疾控中心联合开展调查处置。通过流调,抗原检测阳性的学生均无新冠病毒既往感染史,为首次感染。《中国新闻周刊》试图联系西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门,截至发稿,电话一直未有人接听。

新冠并没有消失。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月18日最新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情况》,自从去年12月的疫情高峰以来,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虽已大幅降低,但是新冠感染人数仍然存在。2月3日到2月16日,全国每天新增感染者都在5000例以上。

校园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在整个社会处于新冠低流行水平的背景下,多大程度上放开校园管控措施值得商榷。中国疾控中心一位专家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对于新冠病毒,他认为,从防控到关注度,社会应该把握一个合适的尺度,要根据不同的人群、季节和场所等进行适度调整,不能从过分紧绷到彻底放任自流。

学生为首次感染,并不是第二波疫情

学校出现阳性病例,是第二波感染来了吗?

根据杭州官方发布的最新信息,杭州这次个别班级出现学生感染新冠病毒,均为首次感染,属于正常现象,并不代表新一波流行的开始。杭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甲流、诺如病毒感染也已经进入多发期,即便孩子出现发烧等症状,也不一定是由新冠病毒引起。

“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医院里,零星的新冠病毒感染,也就是低水平的流行一直都在,全国每天至少还有几千人检测出新冠阳性。学生恢复线下教学,再聚集之后,就容易出现新的感染。”杭州市富阳区疾控中心主任医师李欢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整个社会中,新冠病毒并没有消失。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月1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从新冠核酸检测情况来看,检测阳性率在2022年12月25日达到高峰(29.2%)后波动下降,2月16日为1.1%。

2月以来,中国疾控中心已发布了6次《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依据中疾控通报,1月30日核酸检测阳性数2.4万例,2月6日核酸检测阳性数为0.9万例,2月13日为8847例,2月16日为10720例。此外,从2月16日数据来看,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有12.4万人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有2万人,重症患者56例。

中国疾控中心一位流行病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除了极个别的人,整个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早晚而已。之前没有被感染的人群里面,确实会形成小的一些波峰或者局部的小流行,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像校园、养老院这样人员密集、脆弱人群集中的地方,这位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指出,过去防控比较严格,很多人得以避开病毒、推迟了感染时间。社会整体放松之后,除非继续保持与过去一样的防控强度,否则此起彼伏的小规模疫情,基本上是很难避免的。

虽然都经历过大流行,但不同的省份感染率也存在一定差别。2月19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立明等人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一篇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部分高校公共卫生学院教职工和学生中,新冠感染的新近流行现况。2022年12月20日至23日,研究者们在国内23个省份32座城市的39个高校公共卫生学院开展了调查,实际共回收问卷34400余份。

这次调查发现,各省份感染率差异较大,师生感染率分布前三位的省份为北京、天津、河北,均已超过65.00%;南方的一些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江浙、贵州等地区,学生感染率比较低。其中,在浙江省收到的1027份问卷中,只有180名学生感染过,感染率为17.53%,在被调查省份中,学生感染率为倒数第三。

李欢龙分析,过去一段时间,国内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有90%以上的人感染,且几乎是同步感染,建立了比较强大的免疫屏障。这一次这些感染的学生,也被确认过此前没有被感染,说明人群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还是有效的,至少从目前来看,并不是第二波新冠感染潮来袭。

在2月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指出,这个时段,全国范围内人群的免疫保护力处于较高的时期,新冠疫情在未来可能会断断续续在局部地区、部分人群、一段时间内发生,全国出现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比较小。

不过,突变株可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变量。根据中疾控监测,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2月16日,全国共报送约2.6万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78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和 BF.7。

近来,关于“国内首次本土检出XBB.1.5”的相关报道引起广泛关注。根据中疾控2月18日的通报,2022年12月以来,全国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5例,包括1例XBB.1,1例XBB.1.5,1例BQ.1,5例BQ.1.1。其中1例BQ.1,为本周期新增变异株病例。2月15日发布的通报中还新增了1例XBB.1.5毒株。

多位受访疾控人士表示,要重点关注此次感染学生所感染的病毒株;如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是新的突变株,那么情况就值得引起警惕,要观察其会不会扩散,引起周围的学生、家长,尤其是那些已经感染过的密接人群的再次感染。在对新变异株不了解的情况下,前期防控措施更应快速、谨慎一些。

不能彻底忽视新冠,强化重点场所防控

2月13日起,各地陆续迎来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首个开学季,近3亿师生将大规模集中返校。

2月13日,青海省西宁市昆仑路小学。当日,青海省西宁市中小学全面开学。  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前述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指出,尽管看起来全社会已经很大程度上放松了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对于学生,尤其是低龄儿童来说,校园防控措施的相应强度不该大幅下降,甚至是要加强的。

一方面,他说,这部分人群在过去三年的高强度防控中,减少了与各种病毒、细菌的接触,免疫力有所下降,是更加易感的人群,可以称之为疫情后的“免疫债”;另一方面,秋冬、初春又是流感、合胞病毒等各种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叠加新冠流行,会加重疾病负担。北京儿研所这样的机构最近就诊人数又变得爆满,就反映了这样的情况。

在整个社会很少谈论新冠疫情、几乎认为已经走出了疫情阴影的当下,他表示,其实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季节,反而有必要强化一些警惕意识,因为一旦新的突变株开始传播开来、或者有病毒变异正在酝酿,那么这些人群密集的地方都是最脆弱的。

今年1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文件提出,高校师生出入校门和校园公共区域不要求提供核酸证明。根据实际需要和当地条件,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师生筛检、轮检、抽检等适宜的抗原或核酸检测。

根据该指南,疫情流行高峰期间,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高校可实施分区管理。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出现感染者后,由学校所在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提出并实施防控措施。指南提到,当感染者占比较大时,可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停止线下上课、实施线上教学。疫情解除后,学校要及时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即便距离去年春天的大流行已经过去将近一年,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香港中小学生每天上学前要测抗原,以后可能考虑只有那些出现症状的学生才需要检测。香港教育局2月11日表示,如果中学、小学、幼稚园恢复全日面授课后的运作畅顺、疫情稳定,在咨询专家意见后,有望在3月取消上学前快测的要求。

金冬雁分析说,在香港,中小学的一些班级也会因疫情而停课,如果一个班级有十分之一的学生上报抗原结果显示阳性,可以对这个班级实行停课一周的措施,以防疫情进一步扩散。

对整个社会来说,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强调,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不应该“矫枉过正”——从过分担忧到彻底忽视,认为病毒消失了,下一次感染不会来了,又或者即便感染也并不会有什么疾病负担,而是要重新构建起一个合适的心理尺度。更不用说,现在长新冠到底会带来多大的健康负担,依然是西方大流行之后的重要研究问题。

在措施层面,对于社会普通场所,科学地发挥当下的这套监测手段就可以应对;而对于薄弱环节、重点空间,比如偏远地区、校园、养老院等,他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应该探索出一些可行的、常态化方案,然后形成经验向社会共享,为未来的应对做好准备。

在前述有关师生感染情况调查的论文中,李立明等人写道,由于不再实施大范围的核酸和抗原检测,官方报告的每日新增感染数等和实际情况有所差异,防控部门无法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发展态势,对疫情发展研判十分不利。亟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代表性的新冠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中国不同地域的流行现况和特点。

(实习生李金津对本文亦有贡献。)

记者:彭丹妮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居家妙招 » 2023-02-21 12:51: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