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不复杂。
先是在1月末,美方在阿留申群岛上空发现了这个气球。其后,美方采取各种手段对气球持续观察,包括派出U-2高空侦察机,对气球及其载荷进行高精度的摄像取证。
这是一个典型的平流层气象气球。在地球西风带的吹拂下,它很自然地途径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途径加拿大,进入美国。根据已经披露的材料,北美防空司令部等机构在向美国总统提出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这一气球不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美国发现的高空气球影像。图源:washingtonpost
但随着美国民间人士拍摄气球照片,并将其公开到互联网,美方的安全焦虑被“点燃”了。在中方提前通报信息、反复强调这是民用气球的情况下,美方依旧摆出“如临大敌”的阵仗,持续炒作所谓“中国间谍气球”,可谓过度反应。
最终,在气球即将离开美国时,美方悍然动用武力,在没有向中方通报的情况下,出动F-22战斗机将其击落。在打捞出来的残骸没有什么文章可做的情况下,美国又通过联邦调查局等机构,继续向媒体贩卖各种似是而非的模糊信息,营造“中国威胁论”氛围,并持续进行具有显著政治色彩的过度炒作。
安全焦虑?
实话说,从人类军事装备的发展历史看,气球早就已经退出主流行列,尤其已不再是大国搜集情报的主要技术手段。
作为全球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美国的国防预算相当于排名在其之后的九到十个国家的国防预算总和。从冷战时期开始,美国就研发了高度完善的北美防空系统,实现严密的监控,甚至连迁徙的候鸟都不放过。更不要说,民用平流层气象气球所挂载设备的特征,与军用间谍气球的显著差异,足以呈现在美国高空间谍飞机的高分辨率相片上。
至于美方炒作所谓“中国间谍气球”故事的主要卖点——气球出现在美国三大陆基洲际导弹基地所在地之一的蒙大拿上空,更是荒谬。美方煞有介事地指出,气球出现在此处旨在搜集基地以及导弹发射井的地理坐标。但搞笑之处在于,事实上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开获得相关发射井的经纬度。业内专家也明确指出,作为典型的固定目标,这类基地和发射井的地理位置、地表特征,对任何拥有现代卫星侦查技术和能力的国家来说,都近似公开透明可获取的信息;远远没必要煞费苦心,用一个飞行过程完全不可控的气象气球飘过去搜集。
美国打捞击落气球残骸。图源:reuters
无论是本届美国政府击落气球,还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以气球为由单方面发布所谓“推迟访华”计划,又或是美国国会众议院新任议长麦卡锡组织国会“八人帮”进行所谓的国家安全听证,都凸显了美国这个霸权国家所独有的色厉内荏。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以“想打谁就打谁,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的军事超级大国形象横行全球。而这种形象配合好莱坞的相关宣传,构成了“美国军力天下第一,横行无阻”的虚假认知。可当“流浪”气球被西风带送到美国上空,美国横行霸道的另一面——出人意料的脆弱与焦虑,瞬间暴露无疑。
偏偏这次?
实事求是地说,这不是“流浪”气球第一次进入美国。类似的事情在特朗普政府时期至少发生过3次,2021年拜登任内也发生过一次,但均未出现现在这般大规模炒作和过度反应。这一次,美国政府本来是有机会以更加平和的方式回应和处理此时,但最终还是演变成了一场闹剧。
U-2高空侦察机。图源:wsj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演变可以看作是美国当前国内政治生态的一个生动写照:经历了15轮投票才成为众议长的共和党人麦卡锡需要用对“流浪”气球的强硬态度立威,并追究所谓拜登总统没有及早下令击落气球的不当作为;美国总统拜登需要借助一场政治秀转移国内对其涉嫌私藏机密文件、家属涉负面新闻的注意;美国媒体则聚焦于“中国间谍气球”带来的关注与流量,不遗余力地炒作。
很显然,人畜无害的民用气象气球能够让美国的反应如此过激,也反过来让人们更仔细地观察和深入理解美国强大军事力量掩盖之下的脆弱本质。相比之下,中方无论是前期的信息通报和公开说明,还是对美方过度使用武力之后谴责美方违反国际惯例,并明确声明“保留采取对等措施”等做法,均堪称负责任大国处置类似突发事件的标准化模板。
出品 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 沈逸(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
编辑 深海獭 深海盐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