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上来看,可以说“不好看”!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8.0%、46.7%和47.1%,均有所滑落,已经非常接近4月份的低点。
这说明了啥?
PMI其实比PPI还有代表性,因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包含:订单情况、生产情况、供应商情况、雇员、价格在内的几乎全产业链要素,对当下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会更真实。
而PMI走成这样,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疲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制造业PMI降至48.0%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制造业下行的趋势愈发明显。
为啥在“放水”的背景下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先来看指数传递的信息。
信息一:需求不足
从统计局数据上来看,生产指数为47.8%,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换言之——既有订单减少;
新订单指数为46.4%,比上月下降1.7%,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7%,比上月下降0.9%,也就是说——新增订单也在减少。
综合来看,国内外市场都存在需求不足的情况,导致制造业开始缩产。
信息二:价格降低
统计局数据显示,出厂价格指数为47.4%,较上月降低1.3%,产品出厂价格总体水平继续回落。
也就是说,不仅订单减少,价格也在回落,这反应产能过剩。
这意味着,如果供给关系再不改善,那么惨烈的价格战或将打响。
信息三.信心不足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48.9%,较上月下降3.7%,这反应了制造业市场预期总体有所回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分化严重:
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低于43.0%,这说明企业信心严重不足。
而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医药、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PMI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继续位于景气区间,市场需求保持增长,企业对行业发展较为乐观。
为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认为主要是流通环节出现了问题,这导致了供给和需求的错配。
这个是今年一直存在的问题。
比如,近期媒体报道的,这个地方几十万吨蔬菜运不出来、那个地方牛羊来不及转移等等,都是这个问题的缩影。
农副产品充其量,只能算是物流问题的一个缩影。
对于当代商业,一个环节的错配,就会导致上下游的错配。
试想一下,双11某个商家,手握上万订单,但仓库被封控,导致发不了快递,会发生什么?
对应到外贸行业,这个现象特别明显。
尽管外贸的成交额看起来还正常,但这其实是因为通胀,以及中美汇率倒挂所造成的,但商品成交量已经有了明显回落。
从近日媒体报道“大量的空柜堆积在码头,对港口管理疏解带来压力”就可以看出,如今的外贸行业的冷清。
尤其要注意的是,外贸作为我们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上下游庞大的产业链养活了很多人。
如今拐点已过,意味着不需要这么大的产能,自然就会反映在生产端要求的降低,从而波及整个链条上的用工和上游原材料需求,这显然对PMI的表现影响是比较大的。
最后就是大环境的影响
最近国内外一系列事情,包括但不限于美国CPI超预期、人民币强势、国内降准,允许房地产企业上市,以及对疫情的管控措施等等,都对当下局势产生了影响。
但总体来看,全球同此凉热。
现在欧美要么继续加息增加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打击各种需求,通缩放大;要么转鸽大概率会产生滞涨。
如果欧美发生衰退,那么我们明年的外贸情况可想而知。
综上,我们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打通市场中间壁垒,形成真正的“内循环”体系,达到改善居民收入的目的。
我一直有个观点,不解决居民收入的“放水”,只能是少数人的狂欢。
综上,从11月PMI数据上来看,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大家要做好准备。
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为啥要到“最危险的时刻,才发出最后的吼声?”“早干嘛去了?”
烦请点赞、关注,我们每天一起进步。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