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简介
相传,远古时期,有一个名叫后羿的大英雄,在天下百姓被十日所困扰的时候。后羿独自一人,登上昆仑山顶,弯弓蓄力,一口气连着射下九个太阳,然后他又命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
后羿由于射日,拯救了天下黎民百姓,被天下万民所景仰供奉,后羿也在天下广收徒弟,教授他们箭术。后来他又娶了五帝之一天帝帝俊的女儿嫦娥,嫦娥当时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正宗的“白富美”,夫妻二人的生活也是非常的恩爱幸福。
后来,西王母在昆仑山给了后羿一颗长生不死药,吃了长生不死药就可以立刻飞升成仙。但是,后羿为了不和妻子分离,就没有立即服用,将这颗药交给自己的妻子嫦娥保管。这件事,被后羿的一个弟子知道了,这个弟子趁后羿出去打猎的时候,就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只得吞下不死药,飞升成仙。
后羿为了纪念自己的妻子,在每年八月十五这天,在后院摆上嫦娥最爱吃的糕点,遥祭嫦娥。后来这个习俗,就被父老乡亲效仿,逐渐的开始流传开来,这也是中秋节的由来。嫦娥奔月的结局,在后世还有一种不同的说法。
传说,嫦娥吃掉不死药,不是被别人逼迫的,是自己主动服食的。传说,那时的后羿成名之后,开始变得暴戾,搅得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嫦娥为了拯救黎民百姓,就想吃掉不死药,成仙拯救百姓。但是,成仙后的嫦娥变成了一只蟾蜍,所以后世也将月宫叫做蟾宫。
课文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后来被改编为小学课文《嫦娥奔月》,这篇课文收录于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两个版本的,一个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课本,一个是沪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虽然课本版本不一样,但是内容都是差不多的。课文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相传在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满神弓,一气射下了九个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拜师学艺。有个叫蓬蒙的,素来奸诈贪婪、心术不正,也拜在后羿门下。
后羿得到一枚长生不死药,交给了嫦娥保管,后来嫦娥被蓬蒙逼迫,吞下不死药,飞升月宫。后羿回到家,知道了事情的始末,无奈只得取出妻子生前爱吃的糕点瓜果,遥寄对妻子的相思之情,
后来,百姓听到这件事情之后,也纷纷取出家中的瓜果糕点,一起祭祀嫦娥,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这是一篇歌颂嫦娥的美丽、机智、聪明的课文,教会学生们在面对歹徒的时候,要冷静聪明的去应付,切记不可以慌张。其实,这篇课文还有一个隐藏的主人公,那就是后羿的恶徒蓬蒙,告诫小朋友不可以做那种恩将仇报的事情,后世甚至还将蓬蒙评为,中国古代十大恶人之一。
整篇课文的故事性、趣味性、教育性都特别的强,是一篇很好的小学语文课文。
嫦娥奔月什么意思
嫦娥奔月,中国著名古代神话传说,是关于远古时期的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和一个叫做嫦娥的美人的故事,这个神话传说和现在的传统佳节中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嫦娥奔月释义:
嫦娥:本名姮娥,在汉朝时避皇帝名讳,被改为嫦娥。原是五帝之一天帝帝俊的女儿,是远古时期著名的美人,后来被帝俊许配给射日英雄后羿。最后,为了保护后羿的不死药,服食不死药,飞升成仙,也是因为此被玉帝罚到广寒宫,即月宫。
奔:这里的奔不是平时我们读的第一声“ben”,要读第四声“ben”。意思是径直的向目标走去或飞去,有一种匆忙、紧急的意思。
月:即月亮,中国古时对月亮有很多不同的称呼,有玉钩、蟾宫、桂宫、广寒等不同的称呼。在古人眼中,月亮即代表故乡,有很多的诗人都以月亮表达思乡之情,最出名的就是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了,作者看到天上的一轮明月,低头想到自己在故乡看到的也是同一轮明月,那么可否借着这轮明月来遥寄我的思乡之情啊。
嫦娥奔月的意思就是嫦娥飞向月亮,是一个神话传说。另外,中国的登月工程也被命名为“嫦娥奔月”,还有一副象棋残局也叫做“嫦娥奔月”。该词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的“嫦娥窃以奔月”,这句话的意思是“嫦娥偷走了不死药,然后飞升月亮成仙”。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