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的荣光,是属于开国者们的。清末的社会目光,是落在中兴老臣们身上的。而清朝中期,康雍乾三帝显然吸引了绝大多数的注意力。在这种大环境下,就是福康安这样的肱股之臣,在民间八卦之中也被和帝王联系在了一起。然而闲谈是闲谈,终究不等于真相。
福康安,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乾隆至嘉庆年间满清重臣。作为满洲镶黄旗出身的臣子,福康安无疑是功足以配位的。
乾隆三十二年(1767),福康安入宫为侍。而后他又出征廓尔喀,平定金川,镇压台湾天地会起义、甘肃回民起义和湘黔苗民起义等,且从未败北。因而可以说,大清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版图能够稳定,离不开福康安的鞠躬尽瘁。
而有人注意到,清廷对这位功臣的嘉奖,给得简直是过分的好。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清廷多次"逾制"对福康安进行奖赏。
乾隆三十六年(1771),福康安随征金川,仅攻下得楞山就获得"嘉勇巴图鲁"的珍贵称号;镇压甘肃地区的起义后,福康安凭借活捉起义军首领张文庆等人之功,晋封嘉勇侯;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后,福康安不仅被封为一等嘉勇公,还在台湾当地拥有官方筹建的多座生祠……种种迹象表明,清廷,尤其是乾隆皇帝,对福安康宠信至极。
因此有传闻,福康安是乾隆帝的私生子。
除了这些"逾制"的奖赏,相信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人还有其他一些理由。第一,在福康安"明面上"的父亲傅恒去世时,乾隆帝曾言:"汝子吾儿定教培"。第二,乾隆帝曾在上谕中表示:"福康安由垂髫豢养,经朕多年训诲,至于成人",而正史对此事有所隐瞒。第三,福康安获得众多佳赏,但却没有成为驸马爷。而他兄弟福隆安倒是娶了公主。
民间有关福康安身世的传闻好像有理有据。然而这些理由,其实都是站不住脚的。
第一,"汝子吾儿定教培"并不是在说福康安就是乾隆私生子。
福康安之父富察·傅恒是乾隆原配皇后孝贤纯皇后的亲弟弟,因为年纪相仿,傅恒做事又踏实,所以乾隆和他交情很深。
乾隆在小舅子死后怀着悲痛之情许诺会把侄子福康安当自己的孩子教养,是合乎情理的一件事。
且乾隆在此话中并未指明"吾儿"就是福康安一人。如果"吾儿"真的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生儿子,那么福康安的兄弟福灵安、福隆安和福康安不都成了乾隆的私生子?
第二,福康安在宫中长大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乾隆私生子。
首先,福康安作为孝贤纯皇后的亲侄子,若是讨帝后喜欢,本就有机会被接入宫中教养。
其次,乾隆在傅恒死后也表达了会替这个至交小舅子抚养孩子的意愿。在福康安之前,清代也有非宗室子弟在宫中被抚养长大的先例。所以福康安在宫中得到乾隆的训诫,并不是什么骇人听闻的事。
况且,如果福康安真的是乾隆的私生子,那么乾隆把他接入宫中亲自教养不就是"此地无疑三百两"?乾隆帝真的会这么不理智地在暴露福康安私生子身份的边缘试探?
至于正史隐瞒真相一说,《清高宗实录》对乾隆的那道上谕其实记载得明明白白。按照为尊者讳,为亲者讳和为贤者讳的传统修史原则,如果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那作为乾隆亲儿子的嘉庆帝为何不为两人隐瞒,而是清清楚楚地命人记下这则所谓的证明福康安私生子身份的上谕?
第三,福康安不娶公主并不能说明他和公主们就是亲兄妹。
这个推理乍一看好像很有道理,正衬前些年的一首歌《祝天下所有的情侣都是失散多年的兄妹》。可像福康安这样不娶公主的,就一定是因为他和公主是兄妹?
乾隆一生有十位公主,活到能出嫁的只有五位。如果因为福康安没与他们其中一人成婚而推断他和她们是姐妹,那我们还可以推断在福康安应该成家的时候公主们年龄不合适,或者已经与其他贵胄子弟结了亲。
至于福康安的弟兄福隆安成了驸马一事。福康安成就高,也不意味着他的兄弟们就是差劲的。
事实上,兄弟四人都是才俊。所以福隆安娶了和硕和嘉公主,与福康安最后娶了与循贵妃同族的伊尔根觉罗氏,都不是什么不可理喻的事。
所以总的来说,民间有关福康安一生多受"逾制"嘉奖而认为其是乾隆私生子的说法,其证据与结论是缺乏逻辑关系的。这个说法考虑到了乾隆对福康安的教养和重用,却又有太多的"私以为"的猜测。
是故与其把传闻当事实,不如参考《清实录》和《清史稿》这些正史有关福康安基本信息的记载。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