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不会陌生,就算你没看过《三国演义》也应该听说过这起事迹。当时曹操南下进攻刘备,刘备携民渡江,但自己却和家人走散,关键时刻赵云七进七出救下阿斗,这才保住刘备的血脉。不过演义对于这件事的描述是真实的吗?赵云一人能在曹操最精锐的部队杀进杀出,实在有些难以信服。当然,其实单骑救主也没必要太过纠结于真假,而是要了解通过此事所达到的目的。
1、赵云救阿斗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现河北省正定县),跟随刘备近三十年,武功超群,忠肝义胆,为刘备屡建奇功,深受刘备喜爱。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去世后,刚继位的刘琮面对大举进攻得曹军,不是力战,而是投降。不愿投降曹操的刘备,率领愿意跟随他的十多万军民往江陵逃去。
在刘备大军被曹军追杀时,断后的赵云与曹军从四更时分一阵厮杀至天明,当得知甘、糜二位夫人和小主人阿斗下落不明后,暗自思忖:主公将二位夫人和幼主托付于自已,如果救不回他们有何面目见主公,哪怕战死也要找到主母和幼主。于是,赵云单枪匹马冲入曹营,与曹军大战于长坂坡,最后顺利救出阿斗。
赵云大战长坂坡,在曹营千军万马中来去自如,无人可挡,让读者看到了赵云英勇无比,天下无双的英雄形象。同时,很难理解威武雄壮的曹军,能够打得汉军丢盔弃甲,拼命逃亡,而面对单枪匹马的赵云,却犹如伤残病号,不堪一击,任随赵云在上十万大军中来回冲杀。
2、谁成就了赵云
其实不然,只要认真阅读《三国演义》,就能立刻感悟到,赵云孤身在曹营与重重围困的曹军厮杀,曹军无人能阻挡,其实是浮在表面的虚假现象。
真正造就赵云一世英名的是曹操,是曹操爱惜人才,一心想活捉赵云,将赵云收归到他的麾下。
书中这样描写: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挡,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声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当曹操知道战者是赵云后,立即吩咐手下飞马传书山下各军营,如果赵云杀到,不准放冷箭、暗器,只能活捉。
正是曹操的爱才,赵云才逃脱长坂坡劫难。
除了《三国演义》中对赵云大战长板坡情节的细致描写,京剧《长板坡》对长板坡之战,赵云能够在曹军千军万马中进出如无人之地,增添了更加令人信服的内容:
曹操率领大军追杀刘备,看见刘备带着残兵败将,老翁妇孺仓皇而逃,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当他站在山顶看见曹军坚如铜壁的军营内,一名汉将横冲直闯,杀得曹军人仰马翻,无人可挡。
曹操脑海里思忖:刘备军中怎么有如此英勇之人?如果这个人能够为我所用该多好啊!因此,在他爱才如命的心里,顿时感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战将,一定要将他收服。当曹操得知此人是汉军中的赵云时,更加坚定了将赵云收服的决心,于是,就问身旁的军师徐庶,有什么办法降服这位汉将?
徐庶,作为曹操的军师,人虽然在曹营,但他的心留在了汉军。当他看见赵云在曹营孤身奋战,无法突出重围而深感忧虑,正在思考用什么办法帮助赵云摆脱困境,使赵云带着阿斗顺利冲出曹营。曹操这一问,徐庶正好找到救赵云的办法,他心生一计对曹操说:“主公,要想将赵云收服为你所用,只能活捉。赵云冲杀到任何地方,不准用弓箭、暗器伤害,违令者一律斩首。”曹操听了徐遮的计谋,甚感满意,立刻下令到各军营遵照执行,如有违背定斩不饶。
3、其实突出的反而是曹操
赵云大战长坂坡,无论是小说,还是京剧描写,都突出了赵云的勇猛和忠诚。当赵云知道阿斗还困在曹营,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即使是死,也要竭尽全力救回阿斗,从而义无反顾,孤身冲入曹营,力战群雄。而曹操爱才的性格,也刻画得淋漓尽致。在曹操的心中,只要是人才,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将其降服,为我所用,从而展现出一代帝王爱惜人才的胸怀。
可以想象,如果曹操不爱惜人才,一声令下,曹军万箭齐发,别说一个赵云,恐怕十个赵云都会葬身在曹营之中。
所以,没有曹操的爱才惜才,就没有赵云大战长坂坡,在曹军千军万马中来去自如的千古佳话。
【作者简介】章科才,笔名,雪洗,四川泸州市人,现已退休。工作之余,动笔写一些令我心动的人和事,偶有作品登载在省、市报刊。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