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一职自古有之,商朝时便有“伊尹放逐太甲”的说法,伊尹便是先秦时期的一位名相。秦始皇设“三公九卿”后,丞相就是皇帝最好的助手,掌握国家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能力的宰相可以辅佐君王开创大业,比如李斯、魏征、姚崇,相反,没能力的便是祸国殃民,如杨国忠、蔡京之流。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宰相,是北宋朝的一位宰相,他任职期间主持过轰轰烈烈的“熙宁新法”,引发了朝堂上的大地震,死后被列入《宋史》奸臣传,如今世人却一致认为他是千古名相,此人便是王安石。
王安石最令人熟知的就是他的才华,他才思敏捷,写得一手好文章,可以说是当时的文学界泰斗人物。不仅如此,他一生为官清廉,生活从不铺张浪费,可以说是节俭的代名词,被后世称为贤相第一人。
但是即便如此完美的一个人在当时却被频繁抨击,甚至被《宋史》列入奸臣传。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王安石曾经掀起的那场变法运动,那场变法的本意是为了改变北宋多年来的旧制,从而将国家建设强大。但是却适得其反,导致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食不果腹。
王安石想要通过变法来改变北宋多年来积累的弊端。然而很多东西触犯到了既得利益者,遭到了阻碍。最终变法失败,国家反而更乱了,王安石自己也灰溜溜下了台。最后北宋越来越混乱,还被金国灭掉了。
变法开始时实行的还是不错的,不仅充实了政府的财政,还提高了国防力量,被封建地主和大商人的打击力度也比较大。然而推行过程中,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损害到了百姓的利益,使得难民更多了。最后宋神宗一死,皇帝一换,变法就彻底结束了。
对王安石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但是在他之后宋哲宗起用的是司马光,推行的依然是旧法。在新旧之争中有个人最倒霉,那就是苏轼。苏轼对王安石的评价可以说是最客观的。他开始时反对变法,所以一再的遭到贬谪。等到新党下台,旧党上位想启用他时,他又肯定很多王安石正确的举措。最终再次被贬。
从苏轼的态度和遭遇就能清楚的看出,王安石变法时候有一些不好的举措,但是不能全盘否定他,利国的政策也是很多的。苏轼对事不对人,他想要宋朝不那么畸形的发展,然而没人理睬他,只会对付他。
王安石还有个失败的原因是运气不好,他变法本来就遭很多人反对,人们都想抓他小辫子对付他。结果老天不给力,变法的第四年就来了大型灾害。古代人觉得大型灾害都是老天对统治阶级的不满,觉得变法遭到了老天爷的反对。
因此,王安石在当时被称之为“奸臣”不无道理。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否定王安石,王安石变法是富国强兵的,如果王安石的改革成功,宋朝也不会那么早就被灭亡了,有可能还会收回幽云十六州,也未可知。
那时候许多农民因灾荒而落难,开封城外都是流离失所的人们。流民们不仅需要吃糠咽菜,还得卖儿卖女。这种就算不变法也是要遭灾的,可是赶上变法就得是新法来背锅。最后新法被废除,宋朝依然积贫积弱。最后灭国的锅竟然也甩给了王安石。
如今我们客观的评价王安石是千古名相,他变法图强,一定程度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情况。但是最后变法失败,一切毁于一旦。有可能政策当时实施有误,但是变法本身是没错的!所以王安石是最难评价的一个人,两种评价都太极端了。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