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朝鲜使臣回国后,报告朝鲜国王康熙之死、雍正即位的情况时说:“或称秘不发丧,或称矫诏袭位。内间事秘,莫测端倪。而至于矫诏,则似是实状。”那么,雍正皇帝是否真的篡改遗诏,得位不正呢?
1722年10月,康熙到南苑狩猎十几天后,觉得身体不适。13日病情恶化,当日夜里一命呜呼。
14日大殓。不几天后,皇四子胤模登基,年号“雍正”。雍正的突然即位,震动朝野。各种指斥雍正以阴谋手段矫诏篡位的谣言,几乎同时沸沸扬扬地传布开来。直至今日,关于雍正即位一事也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
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精通满文的清史专家李学智指出,史语所保存着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二月二十八日的满文《上谕档册》共75件,其中有一件内容如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诸阿哥等奏:恭阅尚书隆科多撰书《遗诏》。奉旨:是。著交内务府、翰林院会同撰写。”
可见,康熙去世时胤稹、隆科多并没有拿出遗诏来,是隆科多抢先“口述”了由皇四子“继承大统,即皇帝位”的康熙“遗诏”。而且在康熙去世的第二天,又是隆科多一人在雍正命令下独自起草了遗诏,十六日宫内宣读的遗诏虽然是内务府、翰林院共同撰写,但底本却出自隆科多之手。
有些学者认为康熙的这个遗诏,漏洞百出。怀疑前头那些文字是康熙的,后头关键一句话是雍正加上去的。
现存遗诏满文部分,均没有皇四子继位的明确记载,也没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稹,人品贵重”这句话。雍正在当了七年皇帝之后,却突然举出证据:康熙在临终这一天的凌晨一至三点间“急召”胤稹,在胤稹到达畅春园之前的早上七点左右,康熙已将七位皇子及隆科多急召入宫,宣布了“皇四子人品贵重……着继皇帝位”的决定。
这可信吗?来揭秘吧认为以雍正的一贯为人及即位斗争的惨烈程度,断不可能把如此重要的信息拖延到七年以后才宣布。而且,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在一篇上谕中说,康熙命他继位,是在病危之时仓促间“一言而定大计”,并没有一字提及“八人同受遗诏”的事。
除此之外,在康熙驾崩这一天,雍亲王三次奉召到畅春园去见他父亲,上午八点钟左右,第一次见到他父亲。《清圣祖实录》有记载,康熙对雍亲王说,“朕病势日臻”,就是说我的病情逐渐好转,说明康熙这时候还不糊涂,还能说话,但是为什么没有告诉雍正,你将来继我的位?
有人说康熙保密,他跟七个儿子和尚书隆科多说了,怎么会跟继承人保密?不可能。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康熙的这个诏书是伪造的。
我们还不妨退一步想:倘若康熙真有遗诏,雍正就不会处死隆科多了。隆科多当是“康熙遗诏”的唯一见证人。雍正应该把他供起来,以展示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而不应该将其杀掉。
有人说,康熙遗诏中说传位十四子,雍正把“十”字改成了“于”,即“传位于四子”。经考证,此说属明显讹传。首先,清朝诏书向来用满汉两种文本,康熙辞世,事起仓促,遗诏用一种文本亦可理解,但这一文本恰恰是满文。满文无法对上述说法进行更改。
其次,按清朝当时的行文习惯,应称皇十四子、皇四子,前头有个皇字,如果改的话,那就变成“传位于皇于四子”,就不通了。再次,清代“于”、“於”并不通用,“传位于四子”当时应为“传位于四子”,以杀人灭口。
以上种种疑点似乎都隐示雍正篡改诏书,都隐示雍正的即位是一个阴谋。当然,也有人认为雍正是遵照康熙遗诏即位的,理由如下:立太子之事本已闹得满城风雨,康熙年事已高,如真有意让十四子胤欐即位,应让他建功即回,又何必让他长期滞边达四年之久呢?
朝鲜《李朝实录》载,康熙病剧,解其头项挂念珠与胤稹曰:此乃顺治帝临终时赠朕之物,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这充分表明了康熙传位胤稹的意图了。
然而,孰是孰非,300多年过去了,雍正即位始终是一个谜。
雍正在回避什么?雍正即位之后,远远地避开了他的父亲康熙。康熙生前居住的畅春园,是规模最大、最为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雍正即位后弃而不居,另拨巨款营建圆明园,作为自己经常居住的行宫。
避暑山庄,是北京以外、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自康熙开始,几乎所有的清帝,每年平均约有一半时间在那里处理朝政,
行围打猎、摔跋骑射、赛马火戏。雍正为皇子时也经常陪侍康熙前往避暑山庄。然而他即位后直至去世的13年间,却再也没有去过一次避暑山庄。
京东马兰峪,是清入关后帝陵陵区所在,雍正祖、父顺治、康熙均葬于此。雍正则一反常规,不入祖坟,将自己的陵寝建在了数百里以外的京西易县。
雍正的这些非常之举,不知是否源于心中有愧,亦或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