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军师之一了,他辅佐朱元璋建立帝业,功劳卓著,而且从不居功自傲,又没有身居高位,且退身以自保,但却仍然未能得到善终。
刘伯温大名叫刘基,伯温是他的字。他出身于浙江青田一个官僚世家,从小就非常好学,博览群书,在元朝还中过进士,当过官。刘伯温为官清廉正直,但在当时已经极端腐败的元末社会,正直守法的人很难得到重用,才高之士更是处处受到排挤,经过官场上的三起三落之后,刘伯温心灰意冷,开始思考自己将来的出路。
1358年,朱元璋攻下了婺州(今浙江金华),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他迫切需要获得当地武装力量和名流士绅的支持,但地方上的名门望族叶琛、章溢和刘伯温等人躲在山里结寨自保。朱元璋慕名去请刘伯温出山,直到1360年三月,刘伯温才答应朱元璋并抵达应天府(今南京),随后宋濂、章溢、叶琛等人也相继归附朱元璋。为了安置刘伯温等四人,朱元璋还特意建了“礼贤馆”。
刘伯温归附时,朱元璋的力量还不算太大,正是执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的时候。1360年五月,陈友谅大军压境的,朱元璋部下人心惶惶,刘伯温为他出谋划策,最终将陈友谅打得大败而逃。
此后又在鄱阳湖一战中,陈友谅彻底溃亡,随后朱元璋又按照刘伯温的战略构思,向东击败张士诚,北伐中原,成就帝业。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大封创业功臣。当年跟随他起兵的人大多是淮河流域一带的人,都是朱元璋的老乡。明朝建立后,这些人因为地理和亲缘关系,渐渐形成了以左丞相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刘伯温也是开国元勋,对建立明朝做过重大贡献,可是由于淮西集团见朱元璋对刘基特别信任,非常嫉妒,常在朱元璋面前诋毁刘伯温。所以,朱元璋最终只封刘伯温为诚意伯,而且是伯爵中俸禄最低的一个,李善长却被封为韩国公。
有一天,朱元璋召刘伯温进宫商议撤换宰相李善长的事情,让刘伯温发表自己的看法。刘伯温连忙说:“李善长是从龙功臣,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能够调和诸将,万万撤换不得。”朱元璋说:“他多次要害你,你为什么还以德报怨呢?我看你既有大功,又忠心诚实,可以取代他当宰相,怎么样?”
刘伯温一听这话,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跪下,说:“使不得,换宰相如同换房屋的大梁,得用大木头,加入用小木做大梁,支撑不了多久,房子就会倒塌。”随后朱元璋又说了几个人的名字,有与刘伯温关系紧密的,也有跟他有仇的,刘伯温说这些人都不行,没有一个合适当宰相的,他自己也不愿意当宰相。
此后,刘伯温当御史中丞的时候,主管稽察文武大臣不法之事,正好李善长的部下李彬贪赃枉法的案子东窗事发了,刘伯温秉公执法,不顾李善长的多次求情,如实汇报朱元璋,并将李彬正法了。因此,刘伯温再次得罪李善长和淮西集团,他们纷纷状告刘伯温专断独行,连皇帝朱元璋也按不下这件事,最终把刘伯温打发回了原籍。
但即便如此,刘伯温还是没有得到安宁。在浙江和福建交界处,有个地方叫淡洋,是个两不管的地方,盗卖私盐的人都躲到这里来了,地方官吏怕上司责难,于是隐瞒不报。刘伯温知道后,派长子刘琏直接向朱元璋汇报,请求在那里设置巡检司。
这时候换了胡惟庸当宰相,他指使手下官吏去诬告刘伯温,说淡洋这个地方有王气,刘伯温想占据这个地方给自己建造坟墓,当地百姓不让,他就请朝廷在这里设巡检司。朱元璋虽然不太相信,但听说刘伯温想在有王气的地方建造坟墓,心里就不太自在,再加上胡惟庸一党在旁煽惑,更心生疑虑,便把刘伯温的俸禄取消了,当做警告。
刘伯温听到消息后,连忙赶到南京谢罪。朱元璋看了刘基表白心事的诗作,知道他确实没有什么野心,也就放心了,但还是把他留在京城里居住,不让他再回原籍老家居住。洪武八年(1375)初,刘伯温病死,享年65岁,谥号文成。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