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名将鲜有善终,就算是在比较开明的战国时期也是如此,赵国的李牧都被昏庸的赵王迁给杀了,燕国的乐毅没被杀是因为跑得快,齐国田单虽然没被杀,却也被交易出去了;而作为战国第一名将,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白起,也是难逃一死;但是与其他人被杀不同,白起的死法比较诡异,他是直接被秦昭襄王给赐死的。
事情发生在长平之战后不久,当时白起本欲乘胜追击,一举灭掉赵国,而且当时的确也是这么进行了,先后攻克了上党和太原,白起亲自率军包围邯郸城;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说:
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
范雎早年经历坎坷,功利心极重,好不容易在秦国站稳脚跟,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又岂会让白起爬到自己头上?当然,范雎是聪明人,不会轻易被苏代的这番话给说服;其实这些话是对秦昭襄王说的,而说服范雎的是那些金银珠宝,早年吃过苦的人,是很难做到两袖清风的,而且范雎本是魏国人,秦国对他而言,就是展示才能和升官发财的地方而已。
所以范雎在总结了苏代的话后,结合现实情况去劝谏秦昭襄王,大概就是“秦兵疲惫,急待休养”,而这也是事实,在战国时期,很少有一场战役能打三年的,举国上下皆疲乏不堪,士卒也是纷纷厌战;如果一直取胜就还好,但如果遇到稍强的抵抗,秦军会立刻崩溃;之后的邯郸之战惨败,未尝没有其中的缘由,毕竟士兵也是人,也是需要休息的。
白起虽然一生战功赫赫,但还没有过灭国之功,本来这次是一个绝好的机会,结果被范雎就这么挡回去了,白起怎能不恨范雎,而且连带的把秦昭襄王也恨上了,虽然这不是后来白起拒绝领兵的关键因素,却也是客观因素之一。秦昭襄王答应了赵国的求和,但没想到撤军之后,赵国却不承认了,反而是与齐国、楚国、魏国等进行大量外交往来。
秦昭襄王大怒,再次发兵攻打赵国,但白起拒绝领兵,白起拒绝领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不管是什么原因,白起终究是违抗了秦昭襄王的命令;而且白起在得知秦军在邯郸城下损失惨重的消息,竟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秦昭襄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由于病体不便,白起并未立即启程。
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秦昭襄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于是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白起拿起剑自刎时,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过了好一会儿,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自杀。
白起为何会被秦昭襄王赐死?为何白起心甘情愿的自尽?其实白起的遗言中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本质上,就是因为白起冒天下之大不韪坑杀降卒,而且还是一举坑杀了数十万,虽然这可能有秦昭襄王的授意,但白起必须背起这个“锅”。坑杀降卒有何不利因素?首先,其他诸国会联手对抗秦国,而且是宁死不降,这对秦国一统天下是极为不利的。
而且,秦国如此对降卒,那其他国家能否也一样对秦国?现在的秦国,还做不到以一己之力对抗六国,所以秦昭襄王只能将这个坑杀之罪安排在了白起身上;而白起在最后也是明白了,为了秦国的将来,他不得不自尽。自古帝王皆无情,果然如此,纵然白起立过再大、再多的功劳,在需要作出择决的时候,帝王那是毫不犹豫的。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