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历经长期的藩镇混战、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朝政越来越黑暗。特别是到了唐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执政年间,两位荒唐帝王整日醉生梦死,不理朝政,天下百姓备受皇室和官僚地主的压榨盘剥,加上连年的天灾,许多人被逼无奈,举起了反抗大旗,浙东、桂林地区先后爆发了裘甫、庞勋领导的起义,虽被朝廷镇压下去,但更大规模的起义浪潮已经风起云涌、不可遏制。
唐末起义军领袖王仙芝
这时候两个盐贩子走上了历史舞台,一个叫王仙芝,一个叫黄巢。唐朝末年盐税特别重,有些贫苦百姓为了逃避官税,就靠贩私盐挣钱,但贩私盐很危险,需要拉帮结伙一起干,时间长了,这些盐贩们便自发结成了一支支队伍。王仙芝、黄巢就是两只盐贩队伍的头。
公元874年,濮州盐贩头王仙芝聚集了几千农民,在长垣(在今河南)起义。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还发出宣传文告,揭露腐败朝廷造成贫富不均的罪恶,这个号召很快得到了贫苦百姓的响应,参加起义的人越来越多。不久,冤句(今山东曹县北)的盐贩头黄巢也起兵响应。
黄巢善于骑射,脑袋瓜也灵光,五岁的时候就能对诗,长大后曾经去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中。他在长安看到官吏的贪腐和残暴,心里充满怨气,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的诗,诗中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此诗用菊花作比喻,隐晦地表达了黄巢推翻唐王朝的决心。
王仙芝和黄巢两支起义队伍汇合之后,在山东、河南一带迂回转战,接连攻下许多州县,声势越来越大。朝廷非常恐慌,命令各地藩镇将领镇压起义军。但各地藩镇为了保存自身实力,只是徘徊观望,不肯出力。唐僖宗没办法,最后想了个招降的柔招,派宦官到蕲州去见王仙芝,说只要他归降,朝廷就给他个“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官衔。听说有大官可做,王仙芝脑子一热便答应了下来。
黄巢听到这个消息气坏了,马上带上一群兄弟,直奔王仙芝住处,痛骂对方一顿,高声说道:“当初咱们说好要同心协力,推翻朝廷,拯救百姓,你现在却要投降朝廷,你让我们这些兄弟怎么办?!”王仙芝还想狡辩,黄巢抡起拳头一顿暴揍,边上的人也跟着大骂。王仙芝被打得鼻青脸肿,为了保命赶紧认错,把朝廷派来的使者也赶跑了。
此后,黄巢与王仙芝兵分两路,王仙芝向西,黄巢向东。不久,王仙芝率领的起义军在黄梅(在今湖北)被唐军打败,他本人也被杀死,残留的队伍重新汇合到黄巢手下,大家推黄巢为王,又称冲天大将军。黄巢调整进军方向,转而进攻唐军兵力比较薄弱的南方地区,过长江,进浙东,一路势如破竹,攻城拔寨,经过一年多征战,一直打到了广州。
起义军在广州休整一段时间后,黄巢又带兵北上,击败荆南节度使王铎、淮南节度使高骈的联合阻击,顺利渡过长江。起义军向各地发出檄文,说:“我们进攻京城,只向朝廷问罪,不干别人的事。你们各守各的地界,不要触犯我们!”各地藩镇将领接到檄文,都龟缩不前,保存实力,黄巢起义军势如破竹、急速北进。
黄巢起义军进入长安
公元880年,黄巢率领六十万大军攻取潼关,浩浩荡荡向长安挺进。唐僖宗李儇仓皇向成都逃去,来不及逃走的朝廷官员全部出城投降。黄巢坐着金色轿子入城,几天后在长安大明宫登基称帝,国号大齐,黄巢起义达到了最高潮,黄巢本人也登上了他人生的最高峰。
但是长期以来,黄巢起义军有个缺陷,就是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就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几十万人马进入长安以后,四周还是唐军势力。没过多久,朝廷调集各路兵马,包括李克用率领的四万沙陀骑兵,合围长安。黄巢派出大将朱温驻守同州(今陕西大荔),但是关键时刻,朱温却投降了朝廷,坑了黄巢一把。黄巢军大败,只好撤出长安。
黄巢带领起义军一路撤退到河南,又遭到朱温、李克用的围剿。公元884年,黄巢在攻打陈州(今河南淮阳)失败后,一路被唐军紧追,最后退到泰山狼虎谷。见大势已去,黄巢毅然自刎,结束了他豪迈悲壮的一生。黄巢侄子黄皓率领起义军残部逃到湖南湘阴一带,被当地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但民间传说黄巢并没有死,而是出家当了僧人,还做过著名寺院的主持,临死时,指着脚下示人,有黄巢两字;也有人说五代的高僧翠微禅师,就是黄巢……传说就是百姓美好的愿望,就让这传说一直延续下去。
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唐王朝的黑暗统治。公元907年,也就是黄巢起义失败后的第23年,黄巢的部将朱温篡唐自立,开启了五代乱世之幕。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