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网

“支那”一词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揭秘“支那”一词的来历起源

说到“支那”其实大家都不太愿意提起这个词语了,因为好像这个词语是非常侮辱中国的人,但是其实这些也都不是问题,因为这是历史问题,先前是有人这样说我们,但是现在可没有了,那么我们就要正视历史所以我们可以去探究探究看看“支那”这个词语在以前到底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支那”一词的起源到底是什么?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支那的历史背景 揭秘“支那”一词的来历起源

支那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其实就是日本侵略我们中国的那个时候。

揭秘“支那”一词的来历起源

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蔑称。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后,长久以来一直把中国尊为上国的日本人,在震惊之余大为陶醉。从此,“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的色彩。

1913年又根据驻华公使的提议商定:日本政府今后均以“支那”呼称中国。对此引起了许多中国人的愤怒。1930年,国民政府还照会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直到日本战败后,应中国代表团的要求,盟国最高司令部经过调查,确认“支那”称谓含有蔑意,故于1946年责令日本外务省不再使用“支那”称呼中国。

“支那”起源于印度。印度古代人称中国为“chini”,据说是来自“秦”的音译,中国从印度引进梵文佛经以后,要把佛经译为汉文,于是高僧按照音译把chini就翻译成“支那”。同为印欧语系的古罗马称中国为Sinoa,后来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来自这个语源。《大唐西域记》就有一段记载:“王曰:‘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宣,去斯远近?’对曰:‘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

后来的历史证明,“支那”一词在日语的口头表述中消失,在于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敢于出兵朝鲜,并使美国舆论惊呼遇到“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时,战后普遍对美国顶礼膜拜的日本人不能不深感震惊!

他们对过去数典忘祖而一度轻蔑的神州古国重新产生了敬佩之感,“中国”一词就此真正成为日本人平时的口头语言。战后出生和长大的日本人,如今大都只有查字典才知道:“支那──系以往对中国的称呼”。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震动了日本本土,当中国军队对美军作战的捷报传到东北的日本战犯管理所时,那些从苏联递解过来而对华表示不服的战犯们也都低下了脑袋。这些一向只崇尚强者的人,就此才纷纷表示服罪并愿意接受改造,并不能不重新认识中国的力量。

支那的历史背景 揭秘“支那”一词的来历起源

比日本人称呼中国为“支那”的竟然是唐僧

在中国的历史上,将中国称呼为“支那”的,也不仅仅是日本人。在中国,大量的汉民族英雄和成功人士,都曾经将中国称呼为“支那”。

比日本人称呼中国为“支那”更早的,是一个唐代的中国人,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唐僧”——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在其口述的著作《大唐西域记》里面,记载了拘摩罗王和玄奘法师的一番对话如下:

拘摩罗王:“自何国来,将何所欲?”

玄奘法师:“从大唐国来,请求佛法。”

拘摩罗王:“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日,去斯远近?”

玄奘法师:“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

这段文献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以下的意思:

拘摩罗王:“你是从哪个国家来的?来我们这里干什么?”

玄奘法师:“我从大唐国来,是来求佛经的。”

拘摩罗王:“大唐国在哪里?要走多少天?有多远的路程?”

玄奘法师:“往东北方向走几万里路,印度叫支那的,就是指的大唐。”

玄奘法师所说的,只不过是一个事实,古印度将大唐国称呼为“至那”“支那”“脂那”。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唐朝。当时的唐朝,是日本崇拜和学习的对象。

于是,从唐朝开始,一些日本僧人就开始在文献中,称呼大唐国为“支那”。那时的日本,不但对大唐丝毫没有恶意,而且还相当地仰慕大唐。

唐朝时代的日本僧人,为什么称呼大唐为“支那”呢?因为当时的日本僧人和唐僧(玄奘)所读的,是同一批梵文佛经。古印度人将中国称为“支那”,唐僧也跟着学,于是,日本僧人也跟着学。

可见,“支那”一词,从其诞生的最初来看,其实并没有歧视、侮辱、蔑视中国人的意思。

“支那”一词在日本进一步的推广,是从江户时代(17世纪初)起,当时的中国,处于明朝时期。

那么在明朝的时候,日本为什么不称中国为“中国”,而是沿袭旧称,继续称呼中国为“支那”呢?

因为,日本要避免混淆。

在明朝以前,“中国”这个名词,并不常用。当时大明国的周边小国,都知道“大明国”“大明”,而不知道“中国”。也就是说,在当年明代的时候,“中国”这个国家名称,在国际上其实是不常用的。

反而是在日本,有一个地方名叫“中国”——日本本州岛西部的“山阳道”“山阴道”两个地区,在日语中,合称“中国地方”,也简称“中国”。

因此,如果把大明国称为“中国”,则在日本国内必然会造成混淆。所以,日本从明朝开始,举国上下就习惯了称呼大明国为“支那”,而不叫“中国”,为的是与日本国内的“中国地方”区别开来。

直到后来抗战胜利,日本迫于战胜国——中国的压力,才普及了“中国”的称呼,并开始迁就中国,将日本的“中国地方”改称“山阳地方”“山阴地方”。

尽管如此,由于历史的惯性是如此之大,直至今日,仍然有不少日本人将日本的“山阳地方”和“山阴地方”称为“中国地方”,所以有时候在日本谈“中国”,仍然会产生歧义。

事实上,将中国称呼为“支那”的,远不止日本一国,至少还有以下国家的语言中,都称呼中国为“支那”,如泰语、法语、马来语、德语等等。更有甚者,俄语更是将中国称呼为“契丹”,至今仍是如此。

在中国的历史上,将中国称呼为“支那”的,也不仅仅是日本人。在中国,大量的汉民族英雄和成功人士,都曾经将中国称呼为“支那”。下面举一些例子。

中国皇帝唐玄宗,写过一篇名叫《题梵书》的诗:

可见,咱们这大唐朝的堂堂皇帝,也把自己的国家叫作“支那”。

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戌戍政变记》里面,也有这样一段话:“我支那四千余年之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不但把自己的祖国叫作“支那”,而且还加了个“我”字——“我支那”。

还有更疯的。章太炎写过一篇《正疆论》,他说:“以支那与日本较,则吾亲支那;以日本与满洲较,则吾宁亲日本。”

章太炎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他说:拿支那和日本来选择,我亲近支那;但是如果拿日本和清朝来选择,那么我宁愿亲近日本!

可见,“章疯子”不但称自己的祖国为“支那”,而且还高声唱道:“日本比清朝还要亲”。

还有,中国近代知名学者严复,曾经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翻译成《原富》,他是这样翻译的:“埃及、印度、支那三古国皆有海禁,以内地市场已广,不愿有外交致窥伺。然而是三国,皆古盛而今衰。”

很清楚,严复也将自己的伟大祖国——中国称呼为“支那”。

“国父”孙中山,也写过一篇名为《支那保全分割合论》的文章。事实上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孙中山远远不止一次称呼中国为“支那”。

辛亥巾帼英雄秋瑾,写过一篇叫作《支那逐魔歌》的诗歌,也把中国叫作“支那”。该诗行文如下:

四邻环绕欲逐逐,

失权割地无时止,

这等人儿还昏昏,

如梦如醉如半死。

吁嗟乎!

我国精华渐枯竭,

奈何尚不振衣起?

无心无肝无脑筋,

支那大魔首推此。

还有,康有为流亡印度期间,他的女儿康同璧,从中国步行到印度去找她老爸。西游成功之后,她写诗自夸,夸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支那人”:

再举一个例子,诗人闻一多写过一首名为《我是中国人》的诗,在这首诗中,闻一多多次高呼“我是支那人”。现摘录如下:

这还不算呢,鲁迅的好友许寿裳,在其回忆录性质著作《我所认识的鲁迅》里面,记录了鲁迅的一段往事:

鲁迅在日本住旅馆,要登记姓名、籍贯。鲁迅写下:周树人。但是籍贯却不能写中国。因为日本的山阳地区也叫中国,如果鲁迅写中国,会造成混淆,结果鲁迅写下“支那”两个字。不料,日本旅馆店主见是清国人,认为是贵客,免费给鲁迅升级了房间。

许寿裳作为日本留学生和鲁迅是知心好友,他的这一段回忆,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1.在近代史上的日本,说“中国”二字,的确会造成混淆。

2.鲁迅称呼自己的祖国为“支那”,毫不以此为耻辱。

3.鲁迅自称是“支那”人之后,不但没有受到日本人的歧视,反而还因此被日本人视为贵客,免费给升级了客房规格。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支那”一词在近代史上,会被视为一个侮辱性质的词语呢?其实是因为自从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在中国民间催生了一股强大的反日、仇日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中日两国之间任何的事情,都变得十分敏感。“支那”一词,也就难免成为众矢之的了。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个客观的事实,在近代史上,部分日本人的确歧视中国人,这种歧视是客观存在的,在史料里也是有迹可寻的,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支那”这个原本是中性的词语,也就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侮辱”的色彩了。

这个逻辑用一个加法算式来演示,是这样的:

日本人歧视中国人+日本人称中国为“支那”=“支那”是侮辱词

我们从这个等式里可以看出来,“支那”称呼本身并不是问题,“歧视”才是问题的所在。因此,我们这个算式再简化一点,是这样的:

叫人“支那”≠“支那”是侮辱词

歧视人+叫人“支那”=“支那”是侮辱词

也就是说,在民国时期中日关系恶化之前,日本称中国为“支那”,当时的中国人不但不在意这个,而且还跟着这样叫。但是中日关系恶化之后,“支那”这个称呼就成为一个问题了。当时民族自尊心较强的国民意识到,日本人歧视我们中国人,因而,“支那”这个词就成为了一个带有侮辱性质的词语了。

支那的历史背景 揭秘“支那”一词的来历起源

这就是“支那”一词的历史由来,以及它的含义演变的过程。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历史趣事 » 2020-07-10 21:58:17

猜你喜欢


双枪将董平简介-董平的最终结局是怎么死的?

双枪将董平简介姓名:董平别名:双枪将、董一撞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宋朝人物出处:《水浒传》出生地:河东上党郡上山前职业:东平府兵马都监梁山职位:马军五虎将兵器:绿沉双枪对应星位:天立星梁山座次:15...

秦惠文王活了多久(四十六岁)-秦惠文王叫什么

秦惠文王活了多久秦惠文王享年四十六岁,病逝于王位之上。相关史料表明,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为了壮大秦国实力,整天操劳政事,身体状况越发堪忧,加上战事过多,秦惠文王身体日益支撑不住,心力交瘁而身亡。后人...

郭嘉死亡背后的真相-郭嘉怎么死的?

郭嘉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鬼才,他是我国三国时期的人,他在年少的时候就预言东汉末年天下一定会大乱,后来他在20岁时隐居结交了很多英雄豪杰。在21岁时郭嘉去见袁绍得到了袁绍的认可,并做了袁绍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