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尸这种事情,基本上都是和人有深仇大恨才会做得出来的,古人向来死者为大,人都死了,所以他生前所做的事情也都算是一笔勾销了,自己就算是满腔愤怒,也不应该朝着一个死人发火。不过却一直流传着一件事情,伍子胥鞭尸,但是在死者为大的古代,这件事情是真是假还是应该仔细考证,如果是真的,那伍子胥鞭的又是谁的尸体呢?
伍子胥之父兄为楚平王所害,他立誓要报仇,逃到吴国,帮助吴王阖庐攻破楚国的郢都。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用鞭子抽打300下是件很辛苦的事情,重新坐上车之后的伍子胥一面擦着额头的汗珠一面回想着刚才的一幕幕情景。虽然没有完全腐烂仍能看出一点楚平王生前的模样,但毕竟死体与活人还是很不一样的。在这张死人的脸上,一点也没有了当年的残忍没有了当年的盛气凌人,死人就是死人。一鞭子下去,没有听到痛苦的惨叫也没有看到呲牙裂嘴和皮开肉绽,有的只是苍蝇乱飞驱虫乱爬。脑袋被抽掉了下来,也只是在地上滚动一下,没有哀嚎没有求饶,有的只是旁观者捂住鼻子表情古怪。
伍子胥在想:我奋力把这个已经腐烂发臭的尸体打得更不成样子,又得到了什么?是的,想当年父兄为楚平王所残杀,自己死里逃生,内心的仇恨唤醒了无尽的能量,帮助吴王打败楚国,就是为了报这杀父之仇。可是,鞭打一个死人一具死体和折磨一个活人还是不一样的。如果鞭打一个活人,就免不了会有惨叫哀嚎和求饶,免不了会有血肉横飞皮开肉绽。我的仇恨也就会在他人的惨叫哀嚎血肉模糊之中消失。
如果没有,如果楚平王是条硬汉子紧咬牙关不哭喊一声甚至还在不停地辱骂我一家子,那他的宁死不屈也更能刺激我鞭打的力气啊!可是,这些都没有发生。要是能在自己满腔怒火烧得最旺的那一刻把楚平王千刀万剐就好了!但这一切注定都不会发生。在仇恨燃起的那一刻,我杀不了他;而在我能杀他之时,仇恨已逐渐消退。
最最无奈的是,我没有可能带着眼前的精兵良将去与若干年前的仇人厮杀。过去的作恶者不是现在眼前的这具尸首,过去的受虐者也不是现在的我。
不去想它了,伍子胥对自己说。仇与恨的问题有点玄乎,但体力的消耗却很实在。在马车的摇晃之中,这位必将流传千古的人物很快进入了梦想,打起盹来了。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的老师,因此在楚国也算是有背景的人物。然而,楚平王听信费无忌的谗言,杀了伍奢,为了斩草除根,又设计陷害伍奢的两个儿子。最终,伍子胥千方百计逃出了楚国,伍尚却没能逃过厄运。
这时的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下定决心要为父亲和兄长报仇,由于悲愤和忧愁,伍子胥一夜之间白了头。也许正是一头的白发,伍子胥侥幸混出楚国,逃到了吴国。从此之后,伍子胥开始精心策划自己的复仇之路。
在吴国,伍子胥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公子光身上尽心尽力地辅佐他,后来还推荐孙武做了吴国的军事。有了这两个人的帮助,吴国的综合实力突飞猛进。等到吴国正式出兵讨伐楚国,一举攻破了楚国都城,伍子胥的仇人楚平王却已经过世。
对于伍子胥之后做的事,《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伍子胥没有活捉楚平王,怒气难消,便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抽了楚平王的尸体三百鞭子。不过,伍子胥鞭尸这件事,一些学者还是持有怀疑的。掘墓鞭尸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日后可能会承担千古骂名,伍子胥一个吴国响当当的人物,没有理由轻易做出这件事。
面对与自己有深仇大恨的楚平王,如果说要伍子胥什么不做也不太现实。《吕氏春秋》中记载的是伍子胥鞭打楚平王坟墓三百下,而非真的拖出楚平王尸体打了三百下。《吕氏春秋》成书要比《史记》早一百多年,再加上鞭坟也更符合当时人们对礼制和思想的看法。所以说,有很大的可能伍子胥没有鞭尸,只是鞭打了楚王坟墓。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