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一手促成儿子梁思成和林徽因婚事!
林徽因头顶令人炫目的光环,被当时的众多才子恋慕,被当时众多的女子嫉妒。如今更是被冠以“旷世才女”“人间传奇”之名。1928年春,林徽因同梁思成结婚,走进梁家,著名的梁启超成了她的公公。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事,从最初提起,到最终达成,整整走过了十年才修成正果。在这十年里,梁启超安排他们见面,接来徽因就学,挡走徐志摩,安葬林长民,还支付林徽因留学费用,供给林徽因的亲娘、弟妹,投入了巨大的情感和财力。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关系,可以说是由梁启超一手打造,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玉汝于成,该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林徽因终于做了梁家的媳妇。
几乎不用怀疑,单凭梁思成自己,可能压根儿娶不到林徽因这样的女人,而林徽因若是没遇到梁启超,人生也可能达不到后来的高度。林和梁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在梁启超策划下的两个知识分子家庭双赢式的结合。
几乎从林、梁相遇的那一刻,梁启超的心里,似乎就已然朦朦胧胧摆好了一个局,一边是起点,一边是终点,中间过程,则需要他一点儿一点儿去实现。身为前辈,梁启超呕心沥血,亲手将梁思成打造成了一个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知识分子,国之栋梁;身为父亲,梁启超舐犊情深,亲自为梁思成挑选了一位无可挑剔的太太林徽因,成就一段佳话。
他看中林徽因,一手促成林、梁相遇相恋
1918年,梁思成第一次见到林徽因。彼时,他们一个是金童,一个是玉女;一个十七岁,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稳重幽默,一个十四岁,玲珑可爱,神采飞扬,明眸善睐。这样的相遇,绝非偶然,它有点像预热,彩排,仪式性的,不是相亲,却胜似相亲。
梁启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安排儿子梁思成和林徽因见面,力图成全一对他看好的姻缘,但他却并不着急。他深知,强扭的瓜不甜,强配的婚不顺,与其强行安排,使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不如顺其自然,让他们自由地培养感情,水到渠成。梁启超是睿智的。他在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中找到了一条中庸的途径:见面包办,交往自由,循序渐进。他的妥协式改革家的气质,在梁、林相遇、恋爱这件事上,居然也意外得到展现。
但相遇只是一个开始。
1920年起,林长民带着女儿林徽因游历欧洲,遭遇徐志摩,父女俩都被徐吸引得心神大乱—父亲林长民和徐志摩时常一起玩乐,而徐志摩又弄到要为林徽因同正在怀孕的原配张幼仪离婚。纠结之下,林长民带着林徽因回了国。林长民告别徐志摩,带着林徽因返乡,梁启超的推动作用不小。
1921年,林长民带着林徽因回到上海。梁启超立刻便派人把林徽因接到北京,仍旧安排林徽因回培华女子中学读书。接林回京,梁启超一来是照顾朋友的女儿,义不容辞,二来,他是想为梁思成创造机会,与林徽因多接触。
果然,不久,梁思成先生开始“登门”拜访林徽因女士了。他们已经有几年不见,亲密谈不上,更何况,没见面的这段时间,他们生理上心理上的变化都很大。彼此的感觉很懵懂。林徽因与梁思成是同龄人,在精神层面,没有她与徐志摩交往那么深。梁思成和林徽因比,要晚熟一些,他始终有些男孩子的天真气,在情感上,他则更依赖林徽因。梁思成后来回忆说:“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林徽因告诉我,那是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可见,是林徽因把梁思成领上了建筑之路。
与梁思成不温不火的拜访相比,徐志摩的追求显然要热烈得多。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到上海,聚会、游览、讲学等事项把他的日程填得满满的,但他从未忘记过林徽因。正巧,梁实秋邀请他去清华文学社讲演,徐志摩星夜兼程赶往北京。此时,林、梁并未订婚,徐志摩更有信心了。
他一手挡开学生徐志摩,催促林、梁尽早定婚
婚约尚未履行,尚不保险。半途杀进来一个徐志摩,梁启超怎能坐视不理?一边是儿子,一边是学生,相比之下,梁启超显然更偏向儿子。他一方面给徐志摩敲警钟,一方面督促梁思成和林徽因互定终身。前后就那么几天,梁启超便安排好了一切。1923年1月2日,他写信给徐志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放弃对林徽因的追求。他写道:“若沉迷于不可求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意尽矣。郁悒佗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无可惧耶!无可惧耶!”
梁启超的“善意”劝诫,徐志摩并不理会,而是据情力争,全力回击,“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朗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如泣如诉,如歌如哭。梁启超无法,只好抓紧催促梁、林定婚,以期“生米煮成熟饭”,绝了徐志摩之念。
仅过五日,即1923年1月7日,梁启超在给女儿的信中便说:“思成与徽因已互定终身。”其动作简直迅雷不及掩耳。徐志摩急得写诗:“这颗赤裸裸的心,请收了吧,我的爱神……”接着跑去北海快雪堂松坡图书馆,找在那里约会的梁、林二人,直逼得梁思成挂出抵抗牌—他贴了一张字条在门板,上书: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要单独相处)。徐志摩见相恋无望,心才渐渐冷了。
即便如此,还是有些意料之外的状况,让梁启超揪心。
林徽因未来的婆婆李蕙仙,是标准的大家闺秀。她性格豪爽,遇事果决勇敢。梁启超一生起起落落,她都陪在身边,给予无条件的支持,稳住一个家。她的威信,在梁家,固若金汤,稳如磐石,不容许任何人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李蕙仙,就没有梁启超。梁启超对这位贤妻,唯有尊重。所以,当李蕙仙反对林徽因嫁入梁家的时候,梁启超也只能敲敲边鼓,小声反对,柔声劝慰。
梁启超想招林徽因做儿媳,李蕙仙早就知道端倪,当年林徽因年纪小,又不经常出入梁家,李蕙仙没放在心上。但当林徽因和林长民从英国回来,林、梁的婚事提上日程,李蕙仙便不能不开始对林徽因有所考察了。
1923年5月7日,梁思成骑摩托车出车祸,住进了医院,绷带一直缠到腰间。林徽因不避嫌疑,天天来探望梁思成,逗他开心,安慰他,还帮他擦汗,翻身。梁启超看在眼里,甚感欣慰。他把梁思成的病情随时以口述的形式,请林徽因记下来,寄给女儿梁思顺。在一封信中,梁启超说:“徽因我也很爱她,我常和你妈妈说,又得一个可爱的女儿……老夫眼力不错吧。徽因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然而,李蕙仙对于梁启超的“眼力”和“成功”并不领情。她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身为母亲,为儿子挑媳妇,自然少不了以自己为标杆。林徽因的种种举动,在李蕙仙看来,很不“大家闺秀”。她认为梁思成娶这么个女孩,不会幸福。而且,李蕙仙也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1922年,她曾从天津去菲律宾马尼拉做过癌切除手术(当时李蕙仙的女婿在马尼拉做总领事),虽说已经康复,但保不齐会复发,一旦她哪天仙去,监督控制不了媳妇,吃苦的还是自己儿子。她不能不多方考虑。而且,很可能,在旧观念里,梁思成是嫡长子,林徽因却是庶出,在门第上,林家和梁家,也还是有些距离。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