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网

玄武门之变的真相是什么?李世民埋伏了多少人?

李世民埋伏了多少人

众所周知,《旧唐书》记“玄武门之变”,甚多隐讳。但到底隐讳了哪些事实,却不明究竟。对此千年疑案,史学界泰斗陈寅恪先生首破坚冰,对李世民收买北门将领以制胜予以发明。继有台湾师大李树桐先生对世民挟持高祖以握胜券进行揭露,还有日本布目潮氵风先生提出了伏兵二十人之说。本文将在三位前辈的研究基础上,对“玄武门之变”当日伏兵地点和人数予以考辨。

“玄武门之变”当日史事,依据新旧《唐书》诸纪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综述如下:(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庚申,世民帅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张婕妤窃知世民表意,驰语建成。建成召元吉谋之,元吉曰:“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建成曰:“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乃俱入,趣玄武门。上时已召裴寂、萧王禹、陈叔达等,欲按其事。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余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纟圭,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屈口至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不得入。云麾将军敬君弘掌宿卫兵,屯玄武门,挺身出战,所亲止之曰:“事未可知,且徐观变,俟兵集,成列而战,未晚也。”君弘不从,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皆死之。……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万彻与数十骑亡入终南山。冯立既杀敬君弘,谓其徒曰:“亦足以少报太子矣!”遂解兵,逃于野。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上谓裴寂等曰:“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萧王禹、陈叔达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事,无复事矣!”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时宿卫及秦府兵与二宫左右战犹未已,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自东上阁门出宣敕,众然后定。上又使黄门侍郎裴矩至东宫晓谕诸将卒,皆罢散。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以下试对旧史所载进行分析、质疑,以期揭示当日事变之真相。

一、伏兵不在玄武门

“玄武门之变”伏兵地点,旧史记载,众口一辞,学界亦从无怀疑、争议,但事实到底如何,以下试据事变当日情况辨析之。

(一)六月四日,建成得张妃驰告,召元吉商量后,决定入宫参问。于是兄弟二人同行,自玄武门入宫,“至临湖殿觉变”。临湖殿具体位置史书缺载,只知在玄武门内太极宫中。但若细察史料,亦并非不可考。首先,从殿名看,临湖殿应是太极宫中临湖之殿,所以失载,或因事后被毁,或因改名失记。第二,建成、元吉入宫,是为了打问消息,径投高祖而去,得张妃报信,必然已知高祖所在,当日高祖泛舟湖上,二人前往临湖殿,那么此殿必然临近高祖泛舟之湖;从建成、元吉觉变后“跋马欲东归宫府”和建成死后元吉“步欲趣武德殿”看,此临湖之殿及高祖泛舟之湖均在武德殿之西,亦即高祖泛舟之湖乃玄武门内西边三海池之一而非东边之海池,若为东边海池,应为“南归武德殿”或“北归东宫”;第三,唐之两京宫城,布局大体一致,规格大致相仿,宫殿、城门名称多有相同或相似者。考东都宫城海池之西南有临波阁,推测其位置与名称皆与西京临湖殿相呼应。所以,据此亦可以推断临湖殿之位置是在玄武门内之西。既然建成、元吉自玄武门入宫,在门口并未发现异常,而是到高祖泛舟附近的临湖殿才察觉有变,那么,如果伏兵果在玄武门,为何不在二人至门时径直“拿下”,而要等他们走到临近高祖之所在、在高祖眼皮下群起追杀二人?临湖殿地近高祖所在,诸门诸殿及高祖身边卫士岂能坐视太子、齐王被追杀而袖手旁观、不闻不问?追杀喊叫,高祖岂能不知,怎不制止?建成、元吉觉变,掉头便逃,跋马东归。什么变化,竟然使太子、齐王如此惊恐,甚至世民“从呼”,二人话都不答,只顾逃命,而且元吉还不问青红皂白,张弓即射世民?元吉“素骁勇”,事变日被世民和尉迟敬德一干人群起追杀,被射落马后,尚步走欲归武德殿,且与世民相搏,夺弓欲扼世民,说明此人确实勇猛难当。以他之骁勇,以齐王之地位,宫禁之安全,被二兄一呼,竟然吓得连弓都拉不开,以至“再三不彀”。若非世民杀气十分明显,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元吉何敢如此鲁莽、亦何至如此惊慌?世民既为“从呼”,说明与建成、元吉距离很近,可以一声喊得答应,可证世民当时不在玄武门而在临湖殿伏兵等待建成、元吉。世民久经沙场战阵,身手矫健,反应敏捷,曾多次突入敌营,破围而出。当日是有备而来,以逸待劳,非如元吉猝遇敌惊慌。世民马逸后,被纟圭树枝不起,几被元吉以弓弦勒死。如此不灵便,定因著甲之故;元吉夺弓扼之却不拔剑相斫,亦证世民当日身著铠甲,全副戎装,尉迟敬德也是“擐甲持矛”。如此装束入宫,非反何为?如此装束出现在高祖泛舟湖边临湖殿,建成、元吉怎得不惊慌?

(二)世民追杀二人之际,尉迟敬德率七十余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后,元吉步走欲归武德殿,会世民被纟圭,乃夺弓欲扼之,幸敬德赶至,跃马叱之。尉迟敬德紧踵世民之后,来得如此迅速及时,怎可能是临时赶赴?戴上手表都不可能如此准时凑巧。世民追杀建成、元吉已有一段行程,尉迟敬德若从宫外赶至,必循北门、临湖殿路线,然后方至世民追杀、格斗之地,其时间耽误,不会如此及时赶到,更何况敬德等人根本不知建成兄弟到底何时入宫。再者,敬德所率乃七十余骑而非区区数人,胆敢追杀齐王,亦绝非宫中卫士。若是宫中卫士,敬德岂得率领?卫士岂能在高祖眼皮下擅从并追杀太子、齐王?世民要收买如此众多府兵卫士从事此等事关全家性命的谋反大案,亦绝无可能。又,元吉素骁勇,当日袭杀二人,世民定然不敢大意,尉迟敬德曾与元吉比武,三夺其矛肖,在心理上对元吉有很大威慑力。当天如此关键时刻,世民定会使敬德随侍身边以对付元吉,自已得以专意收拾建成。所以,尉迟敬德之及时赶至,乃是世民从呼建成、元吉时,敬德闻声率领部份伏兵紧随世民而来。由此可知,尉次敬德等七十余骑乃是世民所率临湖殿之伏兵。

(三)建成、元吉被杀后,宫府二千余骑精兵结阵来攻,张公谨有勇力,“独闭关”以拒之。若伏兵在北门,为何公谨独闭关?关门沉重,情况紧急,为何无人帮助?当时建成、元吉已被杀死,其余伏兵在何处作何公干?翊卫将军冯立等人如何得知建成死讯?《旧唐书?忠义上?冯立传》曰:“建成被诛,其左右多逃散”,显然冯立是因建成随从于追杀之际趁乱逃回东宫报信而结阵来攻,若伏兵在北门,伏兵怎不追杀?建成随从怎得逃归?建成左右得以逃逸、公谨独闭关,均证伏兵不在北门。

(四)整个太极宫城,东西仅4里,南北才2里270步,周13里180步,如此狭小地面,有建筑物包括宫殿亭阁至少二三十座,还有回廊、殿门10余,另有3个或4个海池,其海池水域之小,可想而知。临湖殿又在海池边,当时世民等人在临湖殿一带追杀建成、元吉,宫内沸反盈天,高祖怎会不知?即使高祖当时尚在船上不能得知,高祖卫士怎不制止?怎会无人报知高祖?高祖怎不令人查问?怎不派人宣旨?怎会坐视太子、齐王束手就戮?更何况建成死后,宫府二千余骑结阵攻打玄武门,杀声惊天动地,“矢及内殿”,海池紧邻北门,高祖岂能不知?北门激战,敬君弘被杀,“太宗兵不振”,尉迟敬德以建成、元吉首示其部下,宫兵乃退。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逼取高祖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当日按问建成兄弟三人,高祖组织了朝中最高按问班子,所召诸臣皆当朝宰相,所问对象亦非寻常人等,乃当今太子和秦、齐二王。如此重大严肃事件,绝不是“今天咱们坐下来拉拉家常”那么轻松随和,定然有显示皇帝威风、家法国法威严之帝王仪仗和禁卫。“慎重则尊严,尊严则肃恭,夫仪卫,所以尊君而肃臣也”。唐代礼仪法度承袭隋朝旧制有所损益而更加完备健全,唐初府兵又盛,宫廷禁卫十分严密。按唐代前期天子仪卫制度,即使非大朝会,皇帝身边随侍的禁卫应有:三卫五仗不算领兵官共180人,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共48人,尚不算备身和主仗之人,平时身边都有禁卫二三百人,且个个都是“武艺可称者”,并非花架子,更何况当天事情重大,高祖身边禁卫只会比平时更多。此外,宫城内外诸门还有排道人带刀捉仗而立,号立门仗。数百人的帝王禁卫,高祖本人亦有武力,御刀箭就在身侧,以禁卫之森严,以高祖之气魄胆略,岂是尉迟敬德一人就能“直闯”的。敬德能长驱直入,高祖眼见太子、齐王就戮而不能救,都说明追杀建成、元吉之前,高祖身边及附近诸门之禁卫已被制伏,世民伏兵是在临湖殿。尉迟敬德长驱直入,逼取高祖手敕,旧史状当时情景,十分传神,意味深长,透露出不少信息

:上大惊,问“今日乱者谁邪”,说明高祖此前已知乱,只不信为世民所作,或疑为其部下所为。既已知乱,朝中最高官员当时亦在身边,敬德来前,宫兵攻打北门大段时间空档内,为何不派人查问?不宣旨制止?为何坐等敬德前来胁迫?“卿来此何为”及“上大惊”,透露出高祖对敬德装束和此举的震惊,推测此前世民等人已请求高祖降敕改立皇储而遭拒绝,敬德此来,高祖及诸臣均已明白世民之决心,敬德此来意在图高祖,且在场诸人均将不免于祸。故诸臣乃力劝高祖妥协,“委之国事,无复事矣”,潜台词就是,否则,将会有事,而且有大事,甚至高祖亦将有性命之虞。高祖见诸臣之中,宇文士及为世民一党,萧王禹、陈叔达明显倾向秦王,封伦乃墙上草,此时绝难依靠,乃问计于裴寂,欲治世民之罪(“当如之何?”),素所依赖之裴寂却默然不语,更兼敬德来势凶猛,诸臣畏死,力劝妥协,自已明显孤立,高祖乃知事态严重,若再顽抗,必不能免,于是只好乖乖就范。

(五)伏兵禁阙袭杀建成、元吉,武德七年已有初步设想,为何世民一拖再拖,犹豫再三?以他在朝野之势力,“取二人如拾地芥”;以他之英武果断、敢做敢为,何曾如此狃怩作态?部下多次催促、反复商讨都不敢决断,甚至还一反常态,求助于问卜占卦,内心之惶恐、疑虑,可见一斑。难道仅仅是顾忌建成之名份而不担心高祖之态度?高祖英雄一世,经过几多政治风浪,袭杀建成、元吉,以武力相胁,若坚不就范、弄成僵局如何收拾?难道弑父不成?今后如何面对天下臣民?“欲待其先起,然后以义讨之”,方可名正言顺,方能向父皇交待,故一再犹豫,就连800勇士入宫后仍心怀忐忑,举棋不定。六月高祖以“天象预言”示之,乃激变,世民乃先发。事变前夕世民令尉迟敬德持自己佩刀胁迫房玄龄、杜如晦入宫,推知亦因事情重大,关碍高祖,绝非仅为建成、元吉二人,定然还有比袭杀兄弟更棘手的问题需要两位高参密谋策划,那就是商议挟持高祖,逼其改立;若不就范,便做极端之举,以及事后掩饰真相、宣示天下之政治阴谋。否则,仅仅伏兵宫内之军事行动,尚在身边之侯君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足可为谋,世民本人亦有太原起事伏兵经验,无需房、杜冒险入宫。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历史趣事 » 2020-07-10 21:58:17

猜你喜欢


双枪将董平简介-董平的最终结局是怎么死的?

双枪将董平简介姓名:董平别名:双枪将、董一撞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宋朝人物出处:《水浒传》出生地:河东上党郡上山前职业:东平府兵马都监梁山职位:马军五虎将兵器:绿沉双枪对应星位:天立星梁山座次:15...

秦惠文王活了多久(四十六岁)-秦惠文王叫什么

秦惠文王活了多久秦惠文王享年四十六岁,病逝于王位之上。相关史料表明,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为了壮大秦国实力,整天操劳政事,身体状况越发堪忧,加上战事过多,秦惠文王身体日益支撑不住,心力交瘁而身亡。后人...

郭嘉死亡背后的真相-郭嘉怎么死的?

郭嘉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鬼才,他是我国三国时期的人,他在年少的时候就预言东汉末年天下一定会大乱,后来他在20岁时隐居结交了很多英雄豪杰。在21岁时郭嘉去见袁绍得到了袁绍的认可,并做了袁绍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