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网

大明奇才解缙是怎么死的?大明奇才解缙死得冤不冤?

解缙结局是怎么死的

其实,方孝孺与解缙有着本质的区别,方孝孺是建文帝削藩的始作俑者,若他起草了这个诏书,那才是真正的叛臣反贼;而解缙不同,他是洪武时的大臣,朱元璋的宠臣,他没有必要至死忠于建文帝。

拟完诏书后,解缙被封为侍读,官阶七品。

永乐元年(1403年)至永乐五年(1407年),即34岁到38岁这段时间,是解缙一生最辉煌的时期,他为大明王朝、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朱棣赞扬他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解缙在永乐朝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编纂《太祖实录》。《太祖实录》在建文二年由方孝儒、王艮修编过一次。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建文帝把朱棣的生身母亲定为原来元朝皇帝的妃子。解缙在修编《太祖实录》时更正了这一明显错误,据实记载朱棣为马皇后所生,是马皇后的第四个儿子。这一重要更正在当时当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古代等级森严,太平时代皇帝的继承人更讲究血统和长幼,朱棣被澄清为马皇后所生,他当皇帝就顺理成章,符合当时的法则,而不是所谓的反贼了。解缙也因此得以入值文渊阁。

文渊阁是宫廷内的一个藏书楼,后来成了知识和权利的象征,能够去藏书楼当值的人当然是最有知识、最有水平的人。朱棣赋予了在这栋楼当班的人很大的权力——“预机务”,《明史》记载:“内阁预机务自此始。”

明朝自胡惟庸案后,就不设丞相一职,文渊阁实际代替了丞相的职务,这在明朝后期更为明显。朱棣不仅给了解缙很高的待遇,赐五品服、金绮衣,“与尚书埒”(和尚书享受同等待遇),还对解缙说:“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裨益不在尚书下也。”意思是说,讨论国家大事、起草诏文是一项绝密性工作,你们天天和我在一起工作,其工作的重要性不亚于尚书。

永乐元年,朱棣来到文渊阁视察工作,问及文渊阁藏书情况,解缙回答:“尚多有阙略。”朱棣说:“士庶家倘有余资,尚欲积书,况朝廷乎?”便要解缙开出书单送礼部购买。解缙回答:“有些经典早已在战乱中散失,皆难以寻觅。不如编纂一部文献大成,以惠百世。”朱棣一听解缙的建言,大呼道:“好啊!这个工作就交给你去完成。”

解缙受命监修《永乐大典》后,深知要完成这样一部典籍,绝非少数人力所能办到,于是他汇集全国英华,组成一支2169人的编纂队伍,历时5年,终于在永乐五年十一月完成,初稿名为《文献大成》,后用了朱棣的年号,更名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共计11095册,22877卷,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收录上自先秦,下至明初各种书籍七八千余种,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作为这部巨著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解缙提出的“刊定凡例、删述去取,并包古今,搜罗隐括,纠悉靡遗”的指导思想,对《永乐大典》的修纂起了明确的指导作用。但让人遗憾的是,在《永乐大典》的庆功会上,却没有才高八斗、功勋卓著的解缙的身影。因为就在9个月前,解缙被贬到了广西做布政司参议。

一向颇受恩宠的解缙为什么在《永乐大典》大功告成之前被贬谪呢?

在民间传说中,解缙故事迭出,为众人津津乐道,褒奖有加。邹元标在《解春雨学士墓志》中称解缙“义节千秋壮,文章百代尊”,《明史·解缙列传》记载:“(解缙)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这些都充分表达了后人对解缙的尊重和崇敬之意。那么,解缙的一生到底是怎样的起伏波折?他的命运为什么如此坎坷,生命又如此短暂呢?

洪武二年(1369年),解缙出生在吉水县城东门的一个书香人家。吉水自隋末建县以来,文风蔚然,俊杰代挺,曾出现过“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和“一门三鼎甲”的人文盛况,被誉为“人文渊源之地,文章节义之邦”。解缙的高祖解昭子于南宋成淳年间人太学,被誉为“江右八龙”之一;父亲解开为元朝末年国子监生,明灭元后,朱元璋安排他当官,被他推辞,后来回到吉水当教师;母亲高妙莹出身书香门第,不仅经史、传记、天文、地理、医学之书皆能论析,而且善小楷、晓音律。可以说,解缙一出生就在一个祥和的家庭中接受正统的儒家文化教育。

解缙“幼颖敏”,五岁就会吟诗作对。一日早晨,母亲要他扫地,然后把鸡放出来。他一边学着做事,一边随口吟道:“打扫庭前地,放出笼中鸡。”母亲说:“做事就做事,不要去念诗。”小解缙回答说:“明明是说话,怎道我吟诗?”出口成章,让解母听了又欢又喜。

洪武二十年(1387年),时年18岁的解缙来到洪都(即现在的南昌)参加乡试。他蘸墨挥毫,三下五除二就答完试卷,只等发了黄榜,圆了宿愿,再打道回府。谁料想偏偏祸从天降,就在放榜的前一天,解缙被押入大牢。

解缙很莫名其妙,不知祸从何来。主考来探监时告诉他:“你在考卷上诽谤皇上,按大明律法理应是死罪,我念你年轻,明天放你回家。”听了主考官的话,解缙如坠入雾里般摸不着头脑。

原来,此次科考,兵部尚书沈溍出面向主考官打了招呼,要让他的外甥中头名举人。试卷改完之后,第一名非解缙不可,但兵部尚书又得罪不起。主考官左右为难之时,有一位考官硬是在解缙的试卷里鸡蛋里挑骨头,于是解缙便莫名其妙地入了狱。

解缙自持有理,大胆地问道:“各位大人、主考官,你们说我在考卷里诽谤皇上,请问是哪里诽谤?”

主考官故作镇静,装腔作势地说:“考题是《颂君》,可你却写‘大明灭,元国立,邦兴刑,治顽弊,德法并,施取信,万民苦,役免行……’这哪里是颂君,分明是诽谤。”

解缙一听,觉得可笑,说:“现在听我读给你听:‘大明灭元,国立邦兴,刑治顽弊,德法并施,取信万民,苦役免行。’这句句是颂君,怎么是诽谤呢?”

古人作文,文不加点,断句断错,句意就变。解缙写的是四字句,主考却念成三字句,词意当然迥然不同。

听罢缙缙的吟诵,众人一致称赞他不愧为江南第一才子。

洪武二十一年解缙才19岁,这一年对解家来说是喜事连绵,会考时解家“一门三进士”(解缙、解缙的哥哥解伦、解缙的妹夫黄金华三人同科考取进士)。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把解缙召到御花园,刚见面就以《垂柳》、《春风》为题要解缙赋诗二首。解缙吟道:“御柳青青近绿池,近来攫秀不违时。皇恩天地同生育,雨露无私亦共知。”

“慢慢春风入舜韶,绿柳舒叶乱莺调。君王不肯误声色,何用辛勤学舞腰。”

这两首诗迎合了朱元璋极力推崇的诗文风格:明白好懂、通道术、达时务。解缙诗中借柳说风雨,既歌颂了当今的“舜韶”盛世,又赞美了“不肯娱声色”的“君王”。朱元璋听罢自然是满心喜欢,当即让解缙把这两首诗写在白绢上。因解缙又写得一手好字,朱元璋对他更是爱惜。

《明史》记载,朱元璋对解缙“甚见爱重”,见他年纪还小,尚须慢慢历练,便授予解缙中书庶吉士,在皇帝身边做秘书。庶吉士并非正式官职,是给新科进士练习办事的一种称呼,因“常侍帝前”,身份显要,其权力有多大就不言而喻。更有甚者,朱元璋曾对解缙说:“朕与尔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恩犹父予”是多么高的褒奖,历史上能够和皇帝以父子相称的大臣恐怕只有解缙一个了。从此,解缙步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期。当天,解缙就慷慨激昂地写下了他人生的第一份政治宣言——《万言书》,也称《大庖西室封事》。

《万言书》是一篇充满火药味的战斗檄文,全篇以“封事”的形式出现,用一代政治家独特的眼光,阐述了自己的施政新理念,实际上字字句句直指朱元璋。

《万言书》的主要内容有:

1、批评朱元璋法令多变,刑罚严苛。“国初至今,将二十载,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提出应加强正面教育,“褒一大善,赏延于世,复及其身,终始如一”。

2、提出“禁绝倡优,易置寺阉”,要彻底禁止歌舞杂技艺人,另行安置和尚与宦官。同时又提出:“绝鬼巫,破淫祀,省冗官,减细县,痛惩法外之威刑,永革京城之工役。”为明朝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3、批评朱元璋“台纲不肃”,用人不当,相信“小人趋媚效劳之细术”。

4、批评朱元璋滥征税收。“土地之高下不均,起科之轻重无别,膏腴而税反轻,瘠卤而税反重。”

朱元璋是出了名的暴君,杀人如麻,仅胡惟庸一案就杀了10万余人,而对那些拐弯抹角讥笑他的人及劝谏之人处置甚重,比如司寇钱塘抗疏入谏,被箭射死;员外郎张来硕谏止将已许配少女作宫女,被碎肉而死。解缙这般赤裸裸地批判朱元璋不是送肉上砧吗?

可解缙并没有因为《万言书》而获罪,《明史·解缙列传》记载:“奏后,帝称其才。”日后更加重用他。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胆大心直的解缙尔后做了三件事,让朱元璋对他大为不满。

第一件事是语嫚兵部官员。

解缙的矮在朝中是出了名的,人们都亲切地叫他“解缙矮子”。解缙刚到朝廷不久,有一次到兵部去要几个羞役,兵部的官员见解缙矮小,便口出污间说:“你个子那么矮还用得着保镖吗?”解缙听了很不高兴,双方遂对骂起来。解缙的“世人笑我矮砣砣,我笑世人着衣多,倒吊起来有点墨,身高一丈又如何”一诗应是这时的作品。

兵部尚书沈溍知道这件事后,大肆渲染,添油加醋地把此事报告给皇上朱元璋。朱元璋听了沈溍的告状,觉得解缙确实有点“冗散自恣”(性格散漫、狂傲),因为一点小事竟和同僚争吵,不仅有失体统,也不懂官场潜规则。于是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调解缙到江西洪都做监察御史。

第二件事是为李善氏白冤。

李善长为明朝开国大臣、朱元璋的亲家,官爵封为韩国公,享受自免二死、子免一死的特殊待遇。李善长的侄子是胡惟庸的侄女婿,胡惟庸做宰相又是李善长推荐。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谋反案事发,5年后有人告李善长为同党,李被罢官,10年后有人再告,77岁的李善长被诛。

当时很多大臣想为李善长鸣冤,但又人人自危,没有一个人敢出头。这时,虞部郎中王国用想到了解缙。

免责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联系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历史趣事 » 2020-07-10 21:58:17

猜你喜欢


双枪将董平简介-董平的最终结局是怎么死的?

双枪将董平简介姓名:董平别名:双枪将、董一撞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宋朝人物出处:《水浒传》出生地:河东上党郡上山前职业:东平府兵马都监梁山职位:马军五虎将兵器:绿沉双枪对应星位:天立星梁山座次:15...

秦惠文王活了多久(四十六岁)-秦惠文王叫什么

秦惠文王活了多久秦惠文王享年四十六岁,病逝于王位之上。相关史料表明,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为了壮大秦国实力,整天操劳政事,身体状况越发堪忧,加上战事过多,秦惠文王身体日益支撑不住,心力交瘁而身亡。后人...

郭嘉死亡背后的真相-郭嘉怎么死的?

郭嘉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鬼才,他是我国三国时期的人,他在年少的时候就预言东汉末年天下一定会大乱,后来他在20岁时隐居结交了很多英雄豪杰。在21岁时郭嘉去见袁绍得到了袁绍的认可,并做了袁绍的谋士。...